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知识 >

普米族

输入关键字:

普米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自称普英米、普日米或培米,意为白人。藏族、纳西族称之为巴、博。史称西番、巴苴。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兰坪、宁蒗、维西、丽江、永胜及四川盐源、木里等地。人口29721人(1990年)。源于古代氐羌族。其先民原居住在青藏高原甘、青一带,后沿横断山脉南下,迁徙至川滇边境。约在公元前七世纪以前,已分布在四川越西、冕宁、双源、九龙及石棉等地,为西昌主要民族之一。至明代已广泛分布在丽江、维西、兰坪等地;史称其耕山种田、畜多牛马,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清代,已普遍经营农业,畜牧业尚有一定的地位。操普米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一说羌语支),分南部和北部两种方言。多居山腰。多信奉多神和崇拜祖先,亦信藏传佛教、本教、东巴教及道教等。多为一夫一妻制,婚后妇女有不落夫家习俗。解放前已处于封建地主经济发展阶段,宁蒗地区尚有领主制残余。民主改革后,实现了民族平等,设立了民族乡,文化教育及卫生事业均有所发展。普安卫 明洪武十五年(1382)置。治今贵州盘县。属云南都司,后改属贵州都司。二十二年升为军民指挥使司。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废。


【检索普米族 ==>】 古籍全文检索:普米族     全站站内检索:普米族

韩德昌
韩德森(JamesHenderson,1830—1865)
韩釐王
韩麒麟
韩懿侯
韩马戴牛
韩氏医通
韩氏直说
韩延算术
韩昌黎集
韩诗外传
韩宣惠王
韩桓惠王
韩原之战
韩乐吾先生集
韩国新安沉船
韩熙载夜宴图
戟楯虎贲
戟楯虎贲将
戟楯虎贲司马
戟楯虎贲将军
朝士
朝元
朝日
朝正
朝仪
朝考
朝廷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