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知识 >

散官

输入关键字:

散官

指有官名而无固定职事的官。与职事官相对而言。亦作为一种名誉品阶。汉代无此专名。东汉建安年间,曹操置散官骑从。北魏天赐元年(404)置散官五等。如百官有缺,则于中擢补。太和十一年(487)置散官员一百人。隋代定散官之制,居曹有职务者为执事官,无职务者为散官。散官仅加于文武官员有德操声望者,并不理事。唐代又分文散官、武散官。文散官自开府仪同三司至将仕郎凡二十九阶,武散官自骠骑大将军至陪戎副尉凡四十五阶;凡九品以上职事,皆带散位。散位按门荫结品,按劳考进叙,谓之叙阶。散官与职事官品级未必一致,通常低级散官而任较高级职务者为“守某官”,高级散官而任低级职务者为“行某官”,待遇仍按其散官品级。散官亦称阶官。宋袭唐制,文散官仍为二十九阶,武散官减为三十一阶。元丰改制废,另以节度副使、团练副使、长史、司马、别驾、司户、司士、文学、助教为九等散官,亦称寄禄官。金元用以表示官员品级,有文、武两类,品级与职事官品级未必一致,亦有“”、“”之制。明代一称阶官,指获有散阶的官员。散阶属荣誉称号。明初沿元制,洪武九年(1376)定文、武官员散阶。文官自特进光禄大夫至将仕佐郎,共四十二阶;武官自特进光禄大夫至忠显校尉,共三十阶。分别由吏部验封司和兵部武选司给授,宦官散阶不从此例。洪武四年定,自中正大夫至司直郎,共十阶。钦天监监官,洪武四年设正仪大夫至分朔大夫共七阶,十四年改从文官散阶给授。光禄寺官则依官员出身而授予不同的散阶。洪武十年规定,出身宦官从内官散阶;出身流官同文官散阶;出身庖人,自尚膳大夫至执膳郎,共八阶。散官给授与考满相关。官员授职,即于对应品级内初授散官。三年初考、六年再考称职事者始得升授、加授散官。清代凡文、武官员封赠,各有十八阶。文职正一品为光禄大夫,从一品为荣禄大夫,正二品为资政大夫,从二品为通奉大夫;武职正一品为建威将军,从一品为振威将军,正二品为武显将军,从二品为武功将军。


【检索散官 ==>】 古籍全文检索:散官     全站站内检索:散官

次等司
次柳氏旧闻
邟乡
产宝
产钱
产业钱
产去税存
产育宝庆集方
决狱
决曹
决里隘
决胜军
决胜将军
决疑数学
亥市
充人
充仪
充华
充衣
充州
充军
充县
充依
充容
充媛
充州蛮
充庭车
充场儒士
妄念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