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知识 >

检校

输入关键字:

检校

①查核察看之意。东晋、北朝有检校御史。②官制用语。初谓代理,即尚未实授某官业已掌其职事之谓。隋及唐初已有此称。中唐以后,使职、外官多带中央台省官衔,其加三公、尚书仆射、尚书、丞郎等高级官衔者,称检校官,为寄衔之意,仅示官品高下,不掌职事。五代因之。北宋前期置检校太师、太尉、太傅、太保、司徒、司空、尚书左仆射、尚书右仆射、吏部尚书、兵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礼部尚书、工部尚书、左散骑常侍、右散骑常侍、太子宾客、国子祭酒、水部员外郎十九等,皆为由诏命除授而非正式任命的一种加官,多加授武臣、军职、吏职、蕃官,文臣则枢密使、宣徽使、节度使、使相及前任宰相始加授,皇子及宗室近亲亦得加授。元丰三年(1080)后,武臣承宣使以下所带检校官皆废,唯留检校三师、三公。政和以后,改三公为三少。辽代设,指诏除而非正命之加官。太祖九年(915)授齐行本为检校尚书、左仆射。辽之检校官名目繁多,有太师、太尉、太保、太傅、尚书、司徒、司空等。有时尚在检校之前加特进等称。③官名。唐玄宗开元六年(718)改乾元院为丽正修书院,曾置检校官,掌校理书籍。元成宗大德元年(1297)于中书省置检校官四员,正七品,掌审核左右司、六部公事之程期、文牍稽失等事。明中央官署如户部、刑部、都察院,地方官署如各省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各府皆置,隶照磨所,为办理文书案卷的低级事务官员。中央诸官署、布政使司所置为正九品,按察使司所置为从九品,各府所置未入流。清初置于顺天府,从九品,康熙六年(1667)省。后唯江苏知府属吏有之,未入流。


【检索检校 ==>】 古籍全文检索:检校     全站站内检索:检校

衮必里克墨尔根济农
唐兀
唐巾
唐王
唐元
唐历(曆)
唐介
唐书
唐古
唐龙
唐市
唐礼
唐州
唐兴
唐安
唐纪
唐志
唐县
唐盂
唐英
唐枢
唐叔
唐尚
唐典
唐帕
唐和
唐岱
唐侃
唐周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