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知识 >

梅尧臣

输入关键字:

梅尧臣

1002—1060

北宋宣州宣城(今安徽宣州)人,字圣俞。宣城古名宛陵,故世称宛陵先生。初年屡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等。皇祐三年(1051)召试,赐进士,为太常博士,监永济仓。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预修《唐书》。一生致力诗歌创作,注重反映社会现实与重大政治斗争。论诗强调《诗》、《骚》传统,师法唐韩愈、孟郊,反对内容空洞和堆砌浮艳的诗风,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先后得苏轼、王安石、陆游等推崇。注意培养后进、汲引人才,与欧阳修同为北宋前期诗文革新运动领袖。撰《唐书》方镇、百官表,书成,未奏而卒。著作有《唐载》、《毛诗小传》及《宛陵先生集》六十卷。又曾注释《孙子》。

梅尧臣


【检索梅尧臣 ==>】 古籍全文检索:梅尧臣     全站站内检索:梅尧臣

雕红
雕板
雕题
雕鹗堡
雕骑将军
雕板金刚经
褱德县
鹧鸪军
磨车
磨对
磨勘
磨寨
磨古斯
磨可里
磨延啜
磨些诏
磨弥敛
磨毡角
磨勘司
磨勘官
磨勘院
磨勘案
磨盘口
磨盘山
磨旗山
磨延啜碑
磨制石器
磨勘司司令
廧咎如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