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知识 >

浑象

输入关键字:

浑象

天文仪器。亦称浑天。其构造是在一个大圆球上刻画星宿、赤道、黄道、恒隐圈、恒显圈等,类似现今的天球仪。浑象有两种形式:(一)在天球外围置地平圈,以象征地平;(二)将天球球体镂空,在球腹中放置座位以象征地,天球转动时球内的地不动。这种地在天球内的浑象,又称为“浑天象”。浑象,通常认为由西汉耿寿昌创制。东汉张衡的“漏水转浑天仪”的演示部分即为浑象。后来,唐一行和梁令瓒,宋苏颂和韩公廉等,把浑象和自动报时装置结合起来,成为“水运仪象台”。至于浑天象,史载:吴国的葛衡、南朝宋太史令钱乐之和梁陶弘景所创制的仪器,都是“地在天中”;如《南史·陶弘景传》:“尝造浑天象,高三尺许,地居中央,天转而地不动,以机动之,悉与天相会。”苏颂、韩公廉于制毕《水运仪象台》之后,又制造一架浑天象,天球直径一人多高,史籍明确指出,人是在球里面观看的。郭守敬继之,也制浑天象,称为玲珑仪;杨桓在《玲珑仪铭》中,述之甚详。现存最古的浑象是清康熙十二年(1673)所制的天体仪,置于北京古观象台台顶。


【检索浑象 ==>】 古籍全文检索:浑象     全站站内检索:浑象

河南府
河南郡
河南部
河南道
河南路
河套人
河清县
河渠志
河淤地
河渡关
河亶甲
河源记
河源军
河源县
河源郡
河水故渎
河东北路
河东南路
河东盐场
河北三镇
河北西路
河西五郡
河西四郡
河西回鹘
河西鲜卑
河曲之战
河州之战
河阳三城
河阳兵变
河阴之变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