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知识 >

草鲢混养

输入关键字:

草鲢混养

古代养鱼法。始于宋代,到明清时期,对混养之作用、鱼类搭配比例等均已有具体记载。《广志绎》:吴越养鱼,“入池当夹草鱼养之,草鱼食草,鲢则食草鱼之矢(屎),鲢食矢而近其尾,则草鱼畏痒而游,草游,鲢又随觅之。凡鱼游则尾动,定则否,故鲢、草两相逐而易肥”。《农政全书》也认为草、鲢混养具有充分利用饵料和相互促进作用。反映出对家鱼生活习性有充分认识,是明代家鱼混养技术建立之基础。家鱼混养一般以草鱼和鲢鱼搭配为主,鳊、鲫、鲮为辅,并有一定比例。《农政全书》:“每池鲢六百,鯶(草鱼)二百,每日以水荇带草喂之。”清《湖雅》记浙江湖州混养比例是“一池中畜青鱼、草鱼七分,则鲢鱼二分,鲫鱼、鳊鱼一分,未有不长养者”。《广东新语》说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凡池一亩,鰀(草鱼)三十,鳒(鲢)一百二十,��(鳙鱼)五十,土魿(鲮鱼)千,日投草三十余斤”。多品种混养方式是中国家养鱼技术上之一大成就,至今仍是鱼塘增殖之重要措施。


【检索草鲢混养 ==>】 古籍全文检索:草鲢混养     全站站内检索:草鲢混养

辽阳壁画墓群
辽大安七年刻石
辽东煎盐提举司
辽史艺文志补证
辽金史纪事本末
辽史纪事本末诸论
辽阳等处行中书省
辽金元三史同名录
辽金元三史国语解
辽史各外国地理考证
辽阳等处金银铁冶都提举司
氶县
丝料
丝纶簿
丝绣笔记
丝绸之路
匡人
匡子
匡术
匡政
匡章
匡源
匡衡
匡国军
匡谬正俗
耒耜
耒阳县
耒耜经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