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知识 >

即物穷理

输入关键字:

即物穷理

宋明理学家之认识方法。朱熹《大学章句》:“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王守仁《传习录中》:“即物穷理是就事事物物上求其所谓定理者也。”然两派之“穷理”方法不同。朱认为“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故主张“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大学章句》)。王认为“心即理”,只要“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传习录中》)。前者主由外及内之渐悟,后者主由内及外之顿悟。


【检索即物穷理 ==>】 古籍全文检索:即物穷理     全站站内检索:即物穷理

志功
志和
志钧
志锐
志锜
志费尼
志贺惠隐
志远斋史话
志愿决死团
志愿决死团始末记
声子
声律
声比则应
声剌哈儿
声无哀乐论
却伦
却扇
却籍
却扫编
却图汗
却胡侯
却铁忽
劫贝
劫囚
劫国
劫质
劫灰录
劫波育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