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知识 >

汴水

输入关键字:

汴水

①《汉书·地理志》作“卞水”。指今河南荥阳市西南索河,为古狼汤渠流经荥阳县境内的一条支流。东汉以后作汴水。初平元年(190)曹操被董卓将徐荣战败于“荥阳汴水”,即此。见《三国志·魏志·武帝纪》、《曹洪传》。《后汉书》中有汴渠,移指汴水所入荥阳一带从黄河分出的狼汤渠的一段。见《明帝纪》、《王景传》。魏、晋之际,自荥阳汴渠东循狼汤渠至今开封市,又自开封东循汳水、获水(一说汳、获同水异名),至今江苏徐州市入泗水这一条水道,渐次代替古代自狼汤渠南下颍水、涡水一道,成为当时从中原通向江南的水运干道。自晋以后,遂将这一运道全流各段统称为汴水。原荥阳汴水改称索水。隋开通济渠后,开封以东一段汴水渐不为运道所经;唐、宋人称通济渠为汴河,称这一段汴水为古汴河或古汴水。金、元以后全流皆为黄河所夺,汴水一名渐废弃不用。②隋开通济渠,因自荥阳市至开封市一段就是原来的汴水,故唐、宋人将自河分出至今江苏盱眙县对岸入淮的原通济渠东段全流统称为汴水、汴河或汴渠。为当时中原通向江南的主要运道。因以河水为源,含沙量高,屡浚屡淤。北宋熙宁年间开封附近河床高出堤外平地丈余。元丰年间曾引洛水为源,因水源较清,史称“清汴”。但不久即告失败。北宋亡后,金、南宋划淮为界。此渠不再为运道所经,久不疏浚,即归堙废。今河南商丘市、永城市,安徽宿州市、灵璧县、泗县间公路,大致即其河堤遗迹。河身仅残存江苏泗洪县境内一段,俗名老汴河,上承濉河,东南流入洪泽湖。


【检索汴水 ==>】 古籍全文检索:汴水     全站站内检索:汴水

续幸存录
续画品录
续降制书
续晋阳秋
续高士传
续高僧传
续清经解
续富国策
续碑传集
续稽古录
续牛羊日历(唇)
续文献通考
续古今人表
续北山酒经
续对数简法
续贞陵遗事
续行水金鉴
续名医类案
续纪年通谱
续忧危竑议
续资治通鉴
续通志考补
续山东考古录
续文献通考补
续文献通考馆
续古摘奇算法
续明纪事本末
续修中枢政考
续借英德洋款
续唐皇室图谱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