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知识 >

仁义礼智

输入关键字:

仁义礼智

儒家所说的人所固有的四种德性。孟子认为是“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与“是非之心”这四个善端的扩充。“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是也;礼之实,节文(不可太过、太质)斯二者是也”(《孟子·离娄上》)。东汉白虎观会议给以法定解释,把仁义礼智分别释为“施生爱人,断决得中”,“履道成文”与“于事见微知著”(《白虎通·情性》)。南宋朱熹区别性与情,认为“仁义礼智根于心”,是心之未发之性,而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是心之发用之情。清戴震在批判“存理灭欲”的基础上给以新解释:仁为“先生之德”,即“一人遂其生,推之而与天下共遂其生”;礼为“天地之条理”;义为“条理之截然不可乱”;智为认识和掌握仁义礼的能力(《孟子字义疏证·仁义礼智》)。


【检索仁义礼智 ==>】 古籍全文检索:仁义礼智     全站站内检索:仁义礼智

理藩院则例
理藩部侍郎
理生玉镜稻品
理事无碍法界
理政听讼大臣
理都察院刑狱
理藩部调查局
理藩部领办处
理藩部编纂局
理藩部额外侍郎
琉球
琉璃
琉璃厂
琉璃陂
琉璃窑
琉球官学
琉璃河西周遗址
琅井
琅邪
琅
琅邪山
琅邪台
琅邪县
琅邪国
琅邪郡
琅威理(William
琅槐县
琅嬛记
琅邪刻石
琅之战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