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官职 >

国子监

输入关键字:

国子监

教育行政主管机构,兼领国立诸学校。隋炀帝大业三年(607) 置,设祭酒一员、司业一员、丞三员,另有主簿、录事。领国子学、太学,国子学设博士、助教各一员,学生无常员; 太学设博士、助教各二员,学生五百人。唐初改置国子学,隶太常寺,太宗贞观二年(628) 复置监,为专设机构,设祭酒一员、司业二员,为正、副长官,并以官兼师,总国子、太学、广文、四门、律、书、算七学; 掌教者有博士、助教、直讲,广文馆专领业进士之国子学生,其余则以所教学生家世为等级,国子学为三品以上及国公子孙,太学为五品以上及郡县公子孙,四门为七品以上及侯伯子男子孙,律、书、算则为专门之学;设丞、主簿、录事各一员,为事务官; 高宗龙朔二年(662) 改名司成馆, 祭酒名大司成, 司业名少司成,咸亨元年(670) 复旧; 武则天垂拱(685) 改名成均监,中宗神龙元年(705) 复旧。北宋承五代后周制置,教七品以上官子弟,太宗瑞拱二年(989) 改为国子学,旋复为监; 仁宗庆历四年(1044)建太学后,国子监为掌管国子、太学之总机构,陪都西京、南京、北京亦置,以公司官兼领; 置判监事二员,以两制或带职朝官充,凡监事皆总之; 又有直讲八员、丞一员、主簿一员、监生无定员。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始置祭酒一员,掌国子、太学、武学、律学、小学之政令; 司业一员为之贰,丞一员参领监事,掌钱谷出纳,又有主簿一员,专管账簿,改直讲为太学博士,每经二员,凡十员,正、录各五员; 武学博士二员,律学博士、正录各一员。南宋又建宗学。辽朝上京、中京分置,有祭酒、司业、监丞、主簿,并统国子学。金朝置,统国子学、太学,有祭酒、司业各一员; 丞三员,一人兼提控女真学。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1287)置,隶集贤院,祭酒一员、司业三员,掌学之教令; 监丞一员,专领监务; 又有典簿一员、令史二员及译史、知印、典吏等各一员。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国子学为监,置于南京,称京师国子监,置祭酒、司业、监丞、典簿各一员,博士三员,助教六员,学正五员,学录二员,典籍、掌馔各一员,后革博士一员、助教二员、学正一员及掌馔; 永乐元年(1403)始置北京国子监,十八年迁都北京,以原京师国子监为南京国子监,遂有南北监之分; 北监置祭酒一员、司业一员; 学生多由各州县学选拔贡入肆业,亦有由捐纳而得者; 其属: 绳衍厅,监丞一员; 博士厅,五经博士五员; 率性、修道、诚心、正义、崇志、广业六堂,助教十五员、学正十员、学录七员;典簿厅,典簿一员; 典籍厅,典籍一员;掌馔厅,掌馔二员; 中都亦曾置监,设祭酒、司业、监丞、典簿、博士、学正、学录、掌馔各一员,助教二员,洪武二十六年罢。清顺治元年(1644)置,隶礼部,十五年归本监,康熙二年(1663)复隶礼部,十年仍归本监,凡国子及俊选以时都授,课第优劣; 雍正三年(1725)由满、汉大学士、尚书、侍郎内特简一人为管理监事大臣,并置祭酒,满、汉各一人; 司业,满、蒙、汉各一人; 由于捐例大开,非生员出身之纳资者,必先捐得监生,但并不真正在监修业,国子监渐渐成为有名无实,唯祭酒、司业必以翰林官为之; 其属: 绳愆厅监丞、博士厅博士、典簿厅典簿,俱满、汉各一人; 典籍厅典籍,汉一人; 率性、修道、诚心、正义、崇志、广业六堂: 助教、学正、学录各一人; 八旗官学助教,俱满洲二人、蒙古一人; 教习,俱满洲一人、蒙古二人、汉四人; 笔帖式,满洲四人、蒙古、汉军各二人; 其兼领者: 算法馆,汉助教二人,特简满洲文臣一人管理; 俄罗斯馆,满、汉助教各一人;琉球学,汉教习一人; 又档子房、钱粮处,俱派厅员司其事; 光绪三十一年(1905)省入学部,嗣以文庙、辟雍典礼隆重,特置国子丞以次各官,分治其事。


国子监,既是官署名,也是学校名。晋武帝时始立国子学,由太常寺掌管,也设祭酒、博士、助教。北齐始设专门机关,称国子寺,其官有祭酒、功曹、五官、主簿、录事,分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各置博士、助教。隋初沿其制,隋炀帝时改称国子监。唐沿隋制。唐朝国子监设祭酒一人,从三品;司业二人,从四品下;掌儒学训导之政,总管国子学、太学、广文馆、四门馆、律学、书学、算学。各设博士、助教。国子学开设《周礼》、《仪礼》、《礼记》、《毛诗》、《春秋左氏传》、《周易》、《尚书》等课;其学生为高级官员的子孙——三品以上及国公的子孙、从二品以上的曾孙。太学的课业与国子学同,其学生为五品以上官员、郡公县公的子孙,及从三品官员的曾孙。广文馆的学生是“业进士者”。四门馆的学生是七品以上官员和侯伯子男的子孙,以级个别平民的子弟。律学以律令为专业,兼学格式法例;其学生是八品以下官员和平民的子弟。书学以石经、《说文》、《字林》为专业,其学生为八品以下官员子弟和平民子弟。算学以《九章》、《海岛》、《孙子》、《五曹》、《张丘建》、《夏侯阳》、《周髀》、《五经算》、《缀术》、《缉古》为专业,兼学《记遗》、《三等数》。

唐高宗龙朔年间,改国子监为司成馆,改祭酒为大司成,武则天光宅年间改称成均,唐中宗神龙年间又称国子监。

宋朝的国子监,掌管国子学、太学、武学、律学、小学的政令。其官有祭酒、司业、丞,各学科都置博士。辽代的国子监只有国子学,也设博士、助教;其官有祭酒、司业、监丞、主簿。金朝的国子监,有国子学和太学,各设博士和助教。其官有祭酒,正四品;司业,正五品;丞,从六品。元朝国子监只有国子学,有博士、助教;学生是七品以上官员的子孙和三品以上朝官推荐的平民子弟。其官有祭酒,从三品;司业,正五品;两官共掌学校教令。监丞,正六品,专掌监务。明朝国子监的学生有举人、贡生、官生、恩生、功生、例生、土官、外国生,及勋官功臣的子弟。以五经为专业,各经都设博士、助教;还兼学四书。其官有祭酒、司业,掌训导政令;还有监丞、典簿等官。清朝的国子监,有管理监事大臣一人,由满汉大学士、尚书、侍郎中选。祭酒,满汉各一人,从四品。司业,满蒙汉各一人,正六品。还有监丞、典簿、典籍等官。民国不置。见《晋书·职官志》、《隋书·百官中、下》、《旧唐书·职官三·国子监》、《新唐书·百官三·国子监》、《宋史·职官五·国子监》、《辽史·百官志三·国子监》、《金史·百官二·国子监》、《元史·百官三·国子监》、《明史·职官二·国子监》、《清史稿·职官二·国子监》。


【检索国子监 ==>】 古籍全文检索:国子监     全站站内检索:国子监

头等出使大臣
头等参赞
头等通译官
半个前程
半刺
半通
加级
加级随带
加官
加荣
加捐指分
加捐指省
加授
加衔
加麻瓦万户
加蓝章京
对月领凭
对卢
对扬
对拜
对换
对读
对读官
对移
对策
弘义将军
弘义宫
弘义宫马群司
弘义宫汉人行宫都部署司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