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地名 >

郸城县

输入历史地名:

郸城县

在河南省东部,东邻安徽省。属周口市。面积 1471 平方千米。人口129.9万。辖8镇、11乡。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郸城本为“丹成”,传为道教始祖老子炼丹的地方。用作地名时,写为“郸城”。西汉置郸县,治今安徽省涡阳县东北。三国魏废。隋开皇六年(586年)复置郸县(治今郸城县城)。唐初废。1951年析鹿邑、淮阳、沈丘三县设郸城办事处,1952年改设郸城县,属淮阳专区。1953年属商丘专区,1959年属开封专区,1963年复属商丘专区。1965年属周口专区,1969年属周口地区,2000年属周口市。地处黄淮冲积平原,地势平坦,黑河、洺河、皇姑河、新蔡河流经境内。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农产有小麦、玉米、大豆、甘薯、棉花等。工业有化肥、丝绸、针织、酿酒、制药等。禹郸铁路,漯双、商临公路在县城交会。古迹有汲冢遗址、段寨遗址等。


【检索郸城县 ==>】 古籍全文检索:郸城县     全站站内检索:郸城县

喀喇乌苏河
喀喇乌苏宗
喀喇乌素河
喀喇巴尔噶逊山
喀喇巴尔噶逊军台
喀喇巴尔噶逊营
喀喇古隆河
喀喇沙尔厅
喀喇沙尔城
喀喇沁中旗
喀喇沁左翼旗
喀喇沁右翼旗
喀喇沁部
喀喇沁旗
喀喇昆 (崑) 仑 (崙) 山
喀喇和色尔
喀喇河
喀喇河屯厅
喀喇河屯营
喀喇哈布河
喀喇莽鼐哈必尔汉
喀喇塔什山
喀喇塔拉额西柯淖尔
喀喇额尔齐斯河
喀鲁伦巴尔和屯盟
喀鲁喀河
喀赖河
喀穆尼峰
喀穆尼站
喀穆图河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