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地名 >

龙场镇

输入历史地名:

龙场镇

(1)在贵州省凯里市中部、龙头坡北麓。面积95.5平方千米。人口2.1万。镇人民政府驻龙场村,人口 4450。以村南龙头坡得名。清乾隆二年(1737年)设乐登堡。1932年置乐登镇,1936年废镇,更名龙场。1984年复镇。为凯里市煤炭工业城镇,有鱼洞、里仁、龙场三煤矿。产稻、小麦、玉米、油菜籽等。虎洛公路经此。(2)在贵州省修文县中部偏南、修文河北。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180.7平方千米。人口8.3万。镇人民政府驻城关,人口3万。宋名乾坝龙场。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于此设龙场驿。崇祯三年(1630年)设修文千户所,筑城。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以来历为修文县治。1941年置龙场镇,1950年更名城关镇。1991年五官、程官、阳早三乡并入。1999年更名龙场镇。街道环龙岗山展布。有机械、农机、水泥、酿酒等厂。修六、修久、修粑等公路交会于此。名胜古迹有阳明洞、玩易窝摩崖。(3)在贵州省织金县东北部。面积80.2平方千米。人口2.4万。镇人民政府驻龙场村,人口1.3万。昔以“辰”日赶场,故名。1949年为腾龙镇,1951年改乡。1953年置龙场、联盟乡。1958年置龙场公社。1963年置龙场、金家坝、讨瓦、熊寨公社。1984年置龙场镇及金家坝苗族彝族乡,讨瓦、熊寨二彝族苗族乡。1991年合并置镇。产稻、玉米、桃、李、杏、梨等。有煤矿。有商贸、运输等业。有公路通站织公路。(4)在贵州省纳雍县中北部、杓坐大山北麓。面积103平方千米。人口3.4万。镇人民政府驻龙场村,人口 3590。全称七甲大龙场,简化为今名。清设里甲,又以“辰”日赶场,故名。1932年置龙场镇。1949年为龙场乡。1953年分置龙场、地尾、小坝、龙凤、以支、周家寨乡。1958年置龙场公社。1962年分置龙场、地尾、以支塘公社。1984年改置龙场镇及自嘎苗族乡、以支塘乡。1991年合并置镇。产稻、玉米、烤烟、油菜籽。有商贸、运输、建筑、建材、采煤等业。为县中部牛马集市。有公路接213省道。(5)在贵州省贞丰县西部。面积115.1平方千米。人口3.5万。镇人民政府驻新华园,人口 8700。昔以“辰”日赶场,故名。清为会昌里,隶安南县。嘉庆二年(1797年)划入贞丰。1914年设会昌镇。1941年更名文焕镇。1949年废镇设龙场乡。1984年置龙场镇及定塘、三河、坡柳乡,1992年合并为镇。主产稻、玉米、小麦。“坡柳茶”为贞丰名茶之一。贞兴公路横穿镇境。(6)在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东南部、尖山营山下。面积247平方千米。人口4.4万。镇人民政府驻龙场村,人口 3280。古称火烟嘎,系彝语音译,意为“大竹山”。后以“辰”日赶场,改今名。1949年为龙河乡,1953年分置龙场、河块、柳树、开嘎四乡。1958年置居乐公社,1962年分置龙场(火龙)、河块、柳树、长海、开嘎五公社。1984年改置一镇、四乡,1991年合并置龙场镇。产稻、玉米、马铃薯、烤烟。特产生姜。贵昆铁路经此设站。有公路通县城。(7)在云南省宣威市中部。面积251.7平方千米。人口5.1万。镇人民政府驻龙场,人口 3000。原逢龙日在此赶集,因名。1940年为龙场乡。1949年分属宣威县一区、二区。1950年分属观云区(二区)、格宜区(八区)。1953年属格宜区(二区)。1958年分属龙林、志戛、翠华公社。1962年属格宜区。1970年属格宜公社。1973年为龙场公社,1984年为龙场区,1988年为龙场乡,2001年设镇。产玉米、马铃薯、稻、豆类、麦类、烤烟。有采煤、砖瓦、农具加工、酿酒、粮食加工等厂矿。有公路西接天杉公路。


【检索龙场镇 ==>】 古籍全文检索:龙场镇     全站站内检索:龙场镇

金贵堡
金界壕
金峒土司
金峒安抚司
金峒寨
金钟 (鐘) 山
金复 (復)州万户府
金泉山
金泉县
金泉郡
金盾暗沙
金剑县
金盆岭
金胜关
金哀宗陵
金庭山
金阁寺
金炽山
金洋州
金洲
金津
金扃关
金神墩
金垒山
金珠鄂佛罗站
金盏淀
金莲山
金莲川
金莎岭
金翅山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