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地名 >

大溪镇

输入历史地名:

大溪镇

(1)在浙江省温岭市西北部,西邻乐清市。面积53.7平方千米。人口5.5万。镇人民政府驻大溪,人口5810。以溪得名。明嘉靖《太平县志·地舆》:“大溪、小溪,在十六都。大溪自乐清大安山发源,小溪自湖雾山发源,各流五里,将至泥桥,合流达于外河,总名双溪。”1930年置镇,1949年为乡,1958年改公社,1985年复置镇。产稻、枇杷、茶叶、杨梅、竹木等。五金电器、旅游用品、工艺编织、制鞋业兴旺。自古为温岭西部最大集市,温岭、黄岩、乐清竹木山货多聚散于此。甬台温高速公路、杭温公路经此,历称“台州南大门”。境南方山为雁荡山风景名胜区之组成部分。宋代始筑街,为侍郎王居安所筑,有双溪堂、侍郎街。(2)在福建省平和县西南部,临大溪。面积139平方千米。人口5万。镇人民政府驻科里,人口830。因境内溪流得名。1958年设大溪公社,1984年改乡,1992年置镇。为县主要农业区,产稻、茶叶和烟草,并种植橡胶。产大溪锅、豆干著名。名胜有灵通山,是游览胜地。牛旧公路经此。(3)在广东省揭西县南部。面积36平方千米。人口2.5万。镇人民政府驻大溪圩,人口 1210。俗称榕江支流南河为大溪,因处南河中上游,故名。1958年属揭阳县钱坑公社,1965年属揭西县。1980年析置大溪公社,1983年改区,1986年建镇。四周为丘陵山地,沿河谷地为主要耕作区。产稻、花生、黄麻、甘蔗、大豆、甘薯、茶、橄榄、龙眼等。有陶瓷、服装、抽纱和茶果加工等厂。坪钱公路经此。(4)在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东偏北。面积117平方千米。人口1.4万。镇人民政府驻大溪口,人口 2100。因财神沟汇入酉水处,溪口宽阔,故名。1953年置乡,1958年改大溪公社,1980年因重名改酉水公社。1984年复酉水乡,2000年建镇。2001年改设大溪镇。产稻、玉米、生漆、油桐、茶叶等。有酿酒、粮油加工等厂。酉龙公路经此。名胜有冠军山。(5)在台湾省桃园县中部偏东,东北邻台北县。面积105.1平方千米。人口约7万。旧名大姑陷,后因陷字不吉利,改名大姑崁。清同治元年(1862年)月眉垦户李金兴出仕、李腾芳中举,易名大嵙崁,后改名大溪。清代属淡水县,后改属桃园厅。1945年光复后属新竹县,设大溪镇。1950年改属桃园县。东南部有枕头山、白石山等,西北部大汉溪及其支流河谷地势低平。原为高山族平埔人聚居地。为附近山货集散地。产有稻、茶叶、水果等。1号省道和支线铁路经此。西部员林一带设有中山学院和中正研究院。名胜古迹有大溪公园、莲座山、观音寺、斋明寺和慈湖等。


【检索大溪镇 ==>】 古籍全文检索:大溪镇     全站站内检索:大溪镇

钳耳觜城
钳并州
钳州
钳矣州
钳泰州
钳恭州
钴鉧山
钴鉧泉
钴鉧潭
钵池山
钵罗州
钵和州
钵和国
钵室韦
钵室韦部
钵息德城
鉏任
鉏钩镇
铁厂
铁刀城
铁干里克
铁干镇
铁口集
铁山
铁山支线
铁山包
铁山关
铁山关堡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