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地名 >

藤县

输入历史地名:

藤县

明洪武十年 (1377) 改藤州置,属梧州府。治所即今广西藤县。民国初属广西苍梧道。1928年直属广西省。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部、浔江下游。属梧州市。面积3946平方千米。人口93.4万。辖17镇、3乡。县人民政府驻藤城镇。因有白藤岭,岭多产大白藤,又有藤江(亦名镡江),故名。《岭外代答》:“藤州州治之外尝有古藤甚大,故以名州。”县因州名。东晋置丰城县,升平五年(361年)为永平郡治。南朝梁永平郡移治夫宁县,兼置石州;又改丰城县为安基县,兼置建陵郡。隋开皇九年(589年)废永平郡,改石州为藤州,改夫宁县为永平县,为藤州治;又废建陵郡,安基县改属藤州。大业初改藤州为永平郡。唐武德四年(621年)复改永平郡为藤州,治永平县,安基县仍属州。贞观中改永平县为镡津县(故治在今县东北,北宋开宝中移今治),后废安基县。两宋、元仍为藤州,治镡津县。明洪武二年(1369年)省镡津县入州;十年降为藤县,属梧州府。清因之。1913年属郁江道,1914年属苍梧道。1949年属梧州专区,1951年属容县专区。1958年属梧州专区,1971年属梧州地区。1997年属梧州市。地处桂东南丘陵区东北部,北部中低山与河流相间,间有小山间盆地,中部以丘陵为主,间错着盆地平原,沿浔江岸为低平地带,南部为低山丘陵。浔江、北流河、南安河、蒙江、新马河流经境内。属南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以稻、木薯、甘蔗、西瓜为主;另有荔枝、龙眼、桑蚕等。矿产有钛铁、金、重晶石、花岗石、高钒磁铁等。工业有化工、钛品、松脂、丝绸、淀粉、制糖、陶瓷、麻纺等。321国道和南梧公路经此,浔江水运抵梧州、贵港等。名胜古迹有浮金亭、四王亭、中隆窑址、中和窑址、袁崇焕故里碑和太平狮山、天平罗万山风景区。


【检索藤县 ==>】 古籍全文检索:藤县     全站站内检索:藤县

一沟
一联
一天山
一六镇
一市镇
一立镇
一尖山
一面山
一品镇
一都镇
一天门山
一平浪镇
一江山岛
一拉溪镇
一面坡镇
一座营镇
一渡水镇
一片石关城
乙泉戍
二龙
二圣
二村
二段
二庭
二夏
二联
二铺
二街
二殽
二豫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