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地名 >

澧县

输入历史地名:

澧县

1913年改澧州置,属湖南武陵道。治所即今湖南澧县。1916年属湘江道。1922年直属湖南省。


在湖南省北部,澧水下游,北邻湖北省。属常德市。面积2075平方千米。人口87.8万。辖14镇、18乡。县人民政府驻澧阳镇。《太平寰宇记》澧州:“州在澧水之北,故取为名。”隋开皇九年(589年)析石门县置澧阳县,治所在澧阳县东南太和南村,即今县城东南7千米邢市村;为澧州治。唐大历十四年(779年)迁治所至今县城。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州、县治所寄寓陶家市山砦,寻复旧。元属澧州路,路、县同治。至正十六年(1356年)移治新城,即今津市市新洲镇。明洪武初迁回故治,属澧州府。洪武九年(1376年)降府为州,澧阳县省入,属常德府;三十年属岳州府。清雍正七年(1729年)置澧州直隶州,属湖南布政使司。1913年废州,改称澧县,治今址。1914年属武陵道,1916年属湘江道,1922年直属省。1949年属常澧专区。1950年属常德专区,析置县级津市市。1952年撤销津市市入澧县,县人民政府迁驻津市镇。1953年复置津市市。1954年县人民政府迁返县城。1963年复撤津市市入澧县。1968年属常德地区。1979年再置津市市。1988年属常德市。地处武陵山向洞庭湖盆地过渡地带。西北地势较高,多丘陵和山地。澧水及其支流涔、澹、道水和松滋河流贯全境,并有七里湖等湖泊。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业主产稻、棉花、油菜籽等,兼产小麦、大豆、薯类、麻类、茶叶、柑橘等,并产蜂蜜及鱼、虾。矿产有盐、煤、石膏、石灰石、铁、磷、硫黄、芒硝、重晶石、石英等。有机械、纺织、采矿、建材、化工、酿酒、食品加工等工业。焦柳铁路纵贯县境,设金罗站。207国道、澧松、澧津等公路为主干线,辅以县城为中心向各乡、镇辐射的公路网,县境乡、镇间互通公路。澧水常年通航,西溯石门、慈利,东航津市、长沙等地。纪念地有澧阳镇和平街蒋翊武诞生地。古建筑有县城文庙、车溪乡余家牌坊、宜万乡花瓦寺塔,古迹有仙眠洲李群玉《水竹居》遗址、梦溪镇三元宫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及西周城墙遗址。


【检索澧县 ==>】 古籍全文检索:澧县     全站站内检索:澧县

纯阳宫
纯阳殿
纯恩城
纯留
纯德山
纱笼山
纲成
纳木河
纳木河卫
纳仓宗
纳丹府城
纳文慕仁盟
纳书克贡巴
纳甲城
纳吉堡
纳夷江
纳齐希站
纳米镇
纳州
纳冲河
纳江
纳远川
纳坝紫江等处长官司
纳坝镇
纳更山
纳更山寨
纳里浑庄
纳里哥
纳里速古儿孙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