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地名 >

建昌县

输入历史地名:

建昌县

①东汉永元十六年 (104) 分海昏县置,属豫章郡。治所在今江西奉新县西一百四十里,潦河南。以其户口昌盛,因以为名。南朝宋元嘉二年(425) 移治废海昏城 (今江西永修县西北艾城)。陈属豫宁郡。隋属豫章郡。唐武德五年 (622) 为南昌州治,八年 (625) 后属洪州。北宋太平兴国七年 (982) 改隶南康军。元元贞元年 (1295) 升为建昌州。明初复为县,属南康府。1914年改名永修县。

②南朝宋元嘉十年 (433) 置,属宋兴郡。治所在今四川成都市北。齐属安兴郡。北周废。

③南齐置,属襄阳郡。治所在今湖北襄阳县境。后废。

④南朝梁改辰阳县置,属南阳郡。治所在今湖南辰溪县西北。陈复名辰阳县。

⑤西魏置,为芦北郡治。治所在今甘肃文县西南。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名长松县。

⑥北周避文帝宇文泰讳改泰昌县置,属建平郡。治所即今四川巫山县西北一百二十里大昌镇。不久改为大昌县。

⑦唐武德五年 (622) 置,属顺州。治所在今越南清化省清化东南一带。贞观元年 (627) 废。

⑧金天辅七年 (1123) 改昌州置,属桓州。治所在今内蒙古太仆寺旗西南九连城淖尔旁。明昌七年(1196) 改为宝山县,属昌州。元初废。

⑨在今四川西昌市。《元史·文宗纪》: 至顺元年 (1330) 六月,“罗罗斯土官撒加伯合乌蒙蛮兵万人攻建昌县”。即此。县当为路之讹。

⑩清乾隆四十三年 (1778) 改塔子沟厅置,属直隶承德府。治所在塔子沟 (今辽宁凌源市)。光绪三十年 (1904) 改属朝阳府。1914年1月因与江西建昌县重名,改为塔沟县,8月改名凌源县。1931年析置凌南县。1937年将凌南、凌源二县合并为建昌县。1940年废。1945年抗日战争战胜利后复分为二县。1949年复改凌南县为建昌县。1955年划归辽宁省。


(1)古旧县名。东汉永元十六年(104年)分海昏县置,治今江西省奉新县西。属豫章郡。“以其户口昌盛,因以为名”(《太平寰宇记》)。南朝宋元嘉二年(425年)移治今永修县西北艾城。唐属洪州。两宋属南康军。元元贞元年(1295年)升为建昌州。明洪武初降为县,属南康府。清因之。1914年改名永修县。(2)在辽宁省西南部,西南邻河北省。属葫芦岛市。面积 3160 平方千米。人口60.6万。辖7镇、21乡。县人民政府驻建昌镇。西汉置广成县(即今县),属右北平郡。东汉废。十六国后燕置广都县(即今县),属北平郡。北魏属建德郡。北齐废。明为蒙古牧地。清乾隆三年(1738年)属承德府塔子沟厅。乾隆四十三年降塔子沟厅为建昌县(今凌源市)。“建昌”一名是取建德、昌黎两郡字头而来的。1914年改称凌源县。1931年析凌源县、朝阳县部分地区成立凌南设治局,治所在今建昌镇,为今县境设治之始。1933年改为凌南县,境内蒙古族为喀喇沁左旗统治。1937年蚨南、凌源两县合并,仍称建昌县(治今建昌镇)。1940年撤销建昌县,并入喀喇沁左旗,原旗公署由南公营子迁至建昌镇,实行蒙汉统一治理。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成立建昌县民主政府,属热东专署。1946年国民党统治成立凌南县,同年解放。1947年成立建东县民主政府。1948年建东县并入建昌县,属热河省。1955年属锦州专员公署,1958年属朝阳市。1964年属朝阳专员公署,1984年属朝阳市,1989年属锦西市,1994年属葫芦岛市。地势西高东低。河流有大凌河(南源)、六股河、黑水河、青龙河、豪桑河、小凌河。属中温带湿润气候。农产玉米、高粱、谷子、棉花、大豆等。白梨著名。矿产有煤、铅、锌、金等。有采矿、机械、建材、化工、纺织、食品等工业。有魏塔铁路和306国道、朝青公路。


【检索建昌县 ==>】 古籍全文检索:建昌县     全站站内检索:建昌县

孙家集
孙家湾
孙家寨
孙家镇
孙黄驿
孙隐山
孙就栅
孙湾店
孙溪渚
孙疃集
收溪砦
收溪寨
丞化寺
朶甘卫都指挥使司
朶甘仓溏招讨司
朶甘丹招讨司
朶甘思招讨司
如山
如马县
如水
如月江
如东县
如西县
如江县
如来山
如库部
如拉
如昔砦
如昔镇
如和县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