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典故 >

吞舟

输入历史典故:

吞舟

①代称大鱼。《后汉书·文苑传·杜笃》: “彼坎井之潢汙,固不容夫吞舟。”②比喻人事之大者。清钱大昕《过安阳有感韩平原事》诗: “如何一卷奸臣传,却漏吞舟史太师。” ●《庄子·庚桑楚》: “庚桑子曰: ‘小子来! 夫函车之兽,介而离山,则不免于网罟之患; 吞舟之鱼,砀而失水,则蚁能苦之。故鸟兽不厌高,鱼鳖不厌深。夫全其形生之人,藏其身也,不厌深眇而已矣! ” 《列子·杨朱》: “吞舟之鱼,不游枝流,鸿鹄高飞,不集污池。” 函: 舍。介: 独个。砀: 通“荡” 。厌: 满足。眇: 远。庄子以巨鱼失水,蚂蚁也能伤害为喻,说明人应藏身避害。


【检索吞舟 ==>】 古籍全文检索:吞舟     全站站内检索:吞舟

三辅
三釜
三长两短
三闾大夫
三面网
三魂七魄
上官体
上宾
上梁不正
上水船
上清
上清珠
上行下效
下乔入幽
下堂
下石
下茶
下阪走丸
下马陵
不世之功
不佞
不刊
不利市
不动尊
不卑不抗
不即不离
不可思议
不合时宜
不周山
不因一事,不长一智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