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典故 >

酌古斟今

输入历史典故:

酌古斟今

谓斟酌古今之事,互相参照。明 杨慎《词品.填词用韵宜谐俗》:“此词连用数韵,酌古斟今,尤妙。”亦作“酌古参今”。清 冯桂芬《邵步青医学三书序》:“步青先生著有《四时病机温毒病说》,重订《万氏女科三书》,发挥经旨,无奥不显,酌古参今,易施于用。”


并列 斟酌古今之事,互相比照。明·杨慎《词品·填词用韵宜谐俗》:“此词连用数韵,~,尤妙。”△多用于为政、处世方面。也作“酌古参今”。


【词语酌古斟今 ==>】  成语:酌古斟今    汉语大词典:酌古斟今
【检索酌古斟今 ==>】 古籍全文检索:酌古斟今     全站站内检索:酌古斟今

不见可欲,使心不乱
不见是图
不见贾生,自以过之。乃今不及
不觉屐齿之折
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不谅人只
不贵尺璧而重寸阴
不足为外人道
不轨不物
不远千里而来
不遑启处
不遭者可无不为
不重则不威
不闻夏殷衰,中自诛褒妲
不阿其所好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不鼓不成列
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
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与其奢也宁俭
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
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
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
与时消息
专听生奸,独任成乱
且看欲尽花经眼
世上万般哀苦事,无非死别与生离
世事两茫茫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