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图集|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古者輶轩采风,诵诗知政。《诗》亡迹熄,《春秋》廼作。诗与史之关击大矣。盖政教之兴替、风俗之醇漓,史册所未能备者,征之歌谣而可见。而人事蕃变、是非得失,亦往往於学士大夫讽咏所及,有以得其委折始末之真。此论世知人,尤所赖以考证者也。自来从事於斯者,略分二途:一则以史证诗,就作者出处、时事,以求寄托之所在,然后兴、观、群、怨之旨明。以诗为主,笺注家之事也。一则以诗证史,藉当时见闻与论,以阐纪载之所隐,然后褒贬、美刺之义显。以史为主,掌故家之事也。二者之中,以证史之所关为尤重。有清三百年,国史备矣,而载笔棋严,官中档籍之外,不得泛涉。又屡兴文字之狱,私家著述,忌讳孔多,不及前代野史之夥。惟是诗人讽论,言隐志微,虽非尽据事直书,或感时述志,或引古譬今,其足以补佚闻而资定论,视他纪载,转多据。然览者苟非习谙掌故、胸有鉴衡,不能於传闻异辞,折衷求是。亦如作史者,备才、学、识之长,而后可与言斯事也。啸麓提学,乔木世家,早应史职,继复敭历中外,文章政事,彪炳一时,洵所谓擅九能而兼三长者。比年退居沽上,殚心纂述,於是成《十朝诗》乘廿有四卷。其托体虽仍诗话,实为补史而作。近代诗话,以《静志居》、《蒲褐山房》二者并号翔实。第因选诗而备载作者遗事,事仅击於一人。最近,杨子勤前辈撰《雪桥诗话》,所载多关掌故,尤推博赡。然其本旨犹在传人,以事为纬,取材特善。今是书专重纪事,取义似更有别,而博赡则同。同时媲美,足掩前人,非过誉也。缅惟先德文安公,曩以先朝耆献,膺脩史之聘,惜未竟其志。又佐东海公辑清诗,曾撰《论诗绝句》百首,综括一代,论断精严,有裨风教。孙桐於是二役皆忝陪末席,熟聆绪论,得奉指归,私以为幸。今复睹提学是书之成,渊源家学,推衍庭闻,古所称鲁国韦氏之传《诗》,扶风班氏之传史,於是兼之。他日倘议重脩清史,必赖是书补阙订讹,得折衷之助,与寻常诗话之只谭风月,固不可同日语尔。敢摅斯义,用质来者。乙亥六月,江阴夏孙桐序。

《十朝诗乘》 相关内容:

后一:跋

查看目录 >> 《十朝诗乘》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 单词 趣味历史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