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图集|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史部 > 正史 > 晉書 >

晉書卷一百二十載記第二十

晉書卷一百二十載記第二十

  李特

  李特字玄休,巴西宕渠人,其先廩君之苗裔也。昔武落鍾離山崩,有石穴二所,其一赤如丹,一黑如漆。有人出於赤穴者,名曰務相,姓巴氏。有出于黑穴者,凡四姓:曰曎氏、樊氏、柏氏、〔一〕鄭氏。五姓俱出,皆爭為神,於是相與以劍刺穴屋,能著者以為廩君。四姓莫著,而務相之劍懸焉。又以土為船,雕畫之而浮水中,曰:「若其船浮存者,以為廩君。」務相船又獨浮。於是遂稱廩君,乘其土船,將其徒卒,當夷水而下,至於鹽陽。鹽陽水神女子止廩君曰:「此魚鹽所有,地又廣大,與君俱生,可止無行。」廩君曰:「我當為君求廩地,不能止也。」鹽神夜從廩君宿,旦輒去為飛蟲,諸神皆從其飛,蔽日晝昏。廩君欲殺之不可,別又不知天地東西。如此者十日,廩君乃以青縷遺鹽神曰:「嬰此,即宜之,與汝俱生。弗宜,將去汝。」鹽神受而嬰之。廩君立碭石之上,〔二〕望膺有青縷者,跪而射之,中鹽神。鹽神死,群神與俱飛者皆去,天乃開朗。廩君復乘土船,下及夷城,夷城石岸曲,泉水亦曲。廩君望如穴狀,歎曰:「我新從穴中出,今又入此,奈何!」岸即為崩,廣三丈餘,而階陛相乘,廩君登之。岸上有平石方一丈,長五尺,廩君休其上,投策計算,皆著石焉,因立城其旁而居之。其後種類遂繁。秦并天下,以為黔中郡,薄賦斂之,口歲出錢四十。巴人呼賦為賨,因謂之賨人焉。及漢高祖為漢王,募賨人平定三秦,既而求還鄉里。高祖以其功,復同豐沛,不供賦稅,更名其地為巴郡。土有鹽鐵丹漆之饒,俗性剽勇,又善歌舞。高祖愛其舞,詔樂府習之,今巴渝舞是也。漢末,張魯居漢中,以鬼道教百姓,賨人敬信巫覡,多往奉之。值天下大亂,自巴西之宕渠遷于漢中楊車阪,抄掠行旅,百姓患之,號為楊車巴。魏武帝克漢中,特祖將五百餘家歸之,〔三〕魏武帝拜為將軍,遷於略陽,北土復號之為巴氐。〔四〕

  特父慕為東羌獵將。

  特少仕州郡,見異當時,身長八尺,雄武善騎射,沈毅有大度。元康中,氐齊萬年反,關西擾亂,頻歲大飢,百姓乃流移就穀,相與入漢川者數萬家。特隨流人將入于蜀,至劍閣,箕踞太息,顧眄險阻曰:「劉禪有如此之地而面縛於人,豈非庸才邪!」同移者閻式〔五〕、趙肅、李遠、任回等咸歎異之。

  初,流人既至漢中,上書求寄食巴蜀,朝議不許,遣侍御史李苾持節慰勞,且監察之,不令入劍閣。苾至漢中,受流人貨賂,反為表曰:「流人十萬餘口,非漢中一郡所能振贍,東下荊州,水湍迅險,又無舟船。蜀有倉儲,人復豐稔,宜令就食。」朝廷從之,由是散在益梁,不可禁止。

  永康元年,詔徵益州刺史趙廞為大長秋,以成都內史耿滕代廞。廞遂謀叛,潛有劉氏割據之志,乃傾倉廩,振施流人,以收眾心。特之黨類皆巴西人,與廞同郡,率多勇壯,廞厚遇之,以為爪牙,故特等聚眾,專為寇盜,蜀人患之。滕密上表,以為流人剛剽而蜀人懦弱,客主不能相制,必為亂階,宜使移還其本。若致之險地,將恐秦雍之禍萃於梁益,必貽聖朝西顧之憂。廞聞而惡之。時益州文武千餘人已往迎滕,滕率眾入州,廞遣眾逆滕,戰于西門,滕敗,死之。

  廞自稱大都督、大將軍、益州牧。特弟庠與兄弟及妹夫李含、任回、上官惇、〔六〕扶風李攀、始平費佗、氐苻成、隗伯等以四千騎歸廞。廞以庠為威寇將軍,使斷北道。庠素東羌良將,曉軍法,不用麾幟,舉矛為行伍,斬部下不用命者三人,部陣肅然。廞惡其齊整,欲殺之而未言。長史杜淑、司馬張粲言於廞曰:「傳云五大不在邊,將軍起兵始爾,便遣李庠握強兵於外,愚竊惑焉。且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倒戈授人,竊以為不可,願將軍圖之。」廞斂容曰:「卿言正當吾意,可謂起予者商,此天使卿等成吾事也。」會庠在門,請見廞,廞大悅,引庠見之。庠欲觀廞意旨,再拜進曰:「今中國大亂,無復綱維,晉室當不可復興也。明公道格天地,德被區宇,湯武之事,實在於今。宜應天時,順人心,拯百姓於塗炭,使物情知所歸,則天下可定,非但庸蜀而已。」廞怒曰:「此豈人臣所宜言!」令淑等議之。於是淑等上庠大逆不道,廞乃殺之,及其子姪宗族三十餘人。廞慮特等為難,遣人喻之曰:「庠非所宜言,罪應至死,不及兄弟。」以庠尸還特,復以特兄弟為督將,以安其眾。牙門將許弇求為巴東監軍,杜淑、張粲固執不許。弇怒,於廞閤下手刃殺淑、粲,淑、粲左右又殺弇,〔七〕皆廞腹心也。

  特兄弟既以怨廞,引兵歸綿竹。廞恐朝廷討己,遣長史費遠、犍為太守李苾、督護常俊督萬餘人斷北道,次綿竹之石亭。特密收合得七千餘人,夜襲遠軍,遠大潰,因放火燒之,死者十八九。進攻成都。廞聞兵至,驚懼不知所為。李苾、張徵等夜斬關走出,文武盡散。廞獨與妻子乘小船走至廣都,為下人朱竺所殺。特至成都,縱兵大掠,害西夷護軍姜發,殺廞長史袁洽及廞所置守長,〔八〕遣其牙門王角、李基詣洛陽陳廞之罪狀。

  先是,惠帝以梁州刺史羅尚為平西將軍、〔九〕領護西夷校尉、益州刺史,督牙門將王敦、上庸都尉義歆、蜀郡太守徐儉、廣漢太守辛冉等凡七千餘人入蜀。特等聞尚來,甚懼,使其弟驤於道奉迎,并貢寶物。尚甚悅,以驤為騎督。特及弟流復以牛酒勞尚於綿竹。王敦、辛冉並說尚曰:「特等流人,專為盜賊,急宜梟除,可因會斬之。」尚不納。冉先與特有舊,因謂特曰:「故人相逢,不吉當凶矣。」特深自猜懼。

  尋有符下秦、雍州,凡流人入漢川者,皆下所在召還。特兄輔素留鄉里,託言迎家,既至蜀,謂特曰:「中國方亂,不足復還。」特以為然,乃有雄據巴蜀之意。朝廷以討趙廞功,拜特宣威將軍,封長樂鄉侯,流為奮威將軍、武陽侯。璽書下益州,條列六郡流人與特協同討廞者,將加封賞。會辛冉以非次見徵,不願應召,又欲以滅廞為己功,乃寢朝命,不以實上。眾咸怨之。羅尚遣從事催遣流人,限七月上道。辛冉性貪暴,欲殺流人首領,取其資貨,乃移檄發遣。又令梓潼太守張演於諸要施關,搜索寶貨。特等固請,求至秋收。流人布在梁益,為人傭力,及聞州郡逼遣,人人愁怨,不知所為。又知特兄弟頻請求停,皆感而恃之。且水雨將降,年穀未登,流人無以為行資,遂相與詣特。特乃結大營於綿竹,以處流人,移冉求自寬。冉大怒,遣人分牓通逵,購募特兄弟,許以重賞。特見,大懼,悉取以歸,與驤改其購云:「能送六郡之豪李、任、閻、趙、楊、上官及氐、叟侯王一首,賞百匹。」流人既不樂移,咸往歸特,騁馬屬鞬,同聲雲集,旬月間眾過二萬。流亦聚眾數千。特乃分為二營,特居北營,流居東營。

  特遣閻式詣羅尚,求申期。式既至,見冉營柵衝要,謀揜流人,歎曰:「無寇而城,讎必保焉。今而速之,亂將作矣!」又知冉及李苾意不可迴,乃辭尚還綿竹。尚謂式曰:「子且以吾意告諸流人,今聽寬矣。」式曰:「明公惑於姦說,恐無寬理。弱而不可輕者百姓也,今促之不以理,眾怒難犯,恐為禍不淺。」尚曰:「然。吾不欺子,子其行矣。」式至綿竹,言於特曰:「尚雖云爾,然未可必信也。何者?尚威刑不立,冉等各擁強兵,一旦為變,亦非尚所能制,深宜為備。」特納之。冉、苾相與謀曰:「羅侯貪而無斷,日復一日,流人得展姦計。李特兄弟並有雄才,吾屬將為豎子虜矣。宜為決計,不足復問之。」乃遣廣漢都尉曾元、牙門張顯、劉並等潛率步騎三萬襲特營。羅尚聞之,亦遣督護田佐助元。特素知之,乃繕甲厲兵,戒嚴以待之。元等至,特安臥不動,待其眾半入,發伏擊之,殺傷者甚眾,害田佐、曾元、張顯,傳首以示尚、冉。尚謂將佐曰:「此虜成去矣,而廣漢不用吾言,以張賊勢,今將若之何!」

  於是六郡流人推特為主,特命六郡人部曲督李含、上邽令任臧、始昌令閻式、諫議大夫李攀、陳倉令李武、陰平令李遠、將兵都尉楊褒等上書,請依梁統奉竇融故事,推特行鎮北大將軍,承制封拜,其弟流行鎮東將軍,以相鎮統。於是進兵攻冉於廣漢。冉眾出戰,特每破之。尚遣李苾及費遠率眾救冉,憚特不敢進。冉智力既窘,出奔江陽。〔一0〕特入據廣漢,以李超為太守,進兵攻尚於成都。閻式遺尚書,責其信用讒構,欲討流人,又陳特兄弟立功王室,以寧益土。尚覽書,知特等將有大志,嬰城固守,求救於梁、寧二州。於是特自稱使持節、大都督、鎮北大將軍,承制封拜一依竇融在河西故事。兄輔為驃騎將軍,弟驤為驍騎將軍,長子始為武威將軍,次子蕩為鎮軍將軍,少子雄為前將軍,李含為西夷校尉,含子國離、任回、李恭、上官晶、李攀、費佗等為將帥,任臧、上官惇、楊褒、楊珪、王達、麴歆等為爪牙,李遠、李博、夕斌、嚴檉、上官琦、李濤、王懷等為僚屬,閻式為謀主,何巨、趙肅為腹心。時羅尚貪殘,為百姓患,而特與蜀人約法三章,施捨振貸,禮賢拔滯,軍政肅然。百姓為之謠曰:「李特尚可,羅尚殺我。」尚頻為特所敗,乃阻長圍,緣水作營,自都安至犍為七百里,與特相距。

  河間王顒遣督護衙博、廣漢太守張徵討特,〔一一〕南夷校尉李毅又遣兵五千助尚,尚遣督護張龜軍繁城,三道攻特。特命蕩、雄襲博。特躬擊張龜,龜眾大敗。蕩又與博接戰連日,博亦敗績,死者太半。蕩追博至漢德,博走葭萌。蕩進寇巴西,巴西郡丞毛植、五官襄珍以郡降蕩。蕩撫恤初附,百姓安之。蕩進攻葭萌,博又遠遁,其眾盡降於蕩。

  太安元年,特自稱益州牧、都督梁益二州諸軍事、大將軍、大都督,改年建初,〔一二〕赦其境內。於是進攻張徵。徵依高據險,與特相持連日。時特與蕩分為二營,徵候特營空虛,遣步兵循山攻之,特逆戰不利,山險窘逼,眾不知所為。羅準、任道皆勸引退,特量蕩必來,故不許。徵眾至稍多,山道至狹,唯可一二人行,蕩軍不得前,謂其司馬王辛曰:〔一三〕「父在深寇之中,是我死日也。」乃衣重鎧,持長矛,大呼直前,推鋒必死,殺十餘人。徵眾來相救,蕩軍皆殊死戰,徵軍遂潰。特議欲釋徵還涪,蕩與王辛進曰:「徵軍連戰,士卒傷殘,智勇俱竭,宜因其弊遂擒之。若舍而寬之,徵養病收亡,餘眾更合,圖之未易也。」特從之,復進攻徵,徵潰圍走。蕩水陸追之,遂害徵,生擒徵子存,以徵喪還之。

  以騫碩為德陽太守,碩略地至巴郡之墊江。

  特之攻張徵也,使李驤與李攀、任回、李恭屯軍毗橋,以備羅尚。尚遣軍挑戰,驤等破之。尚又遣數千人出戰,驤又陷破之,大獲器甲,攻燒其門。流進次成都之北。尚遣將張興偽降於驤,以觀虛實。時驤軍不過二千人,興夜歸白尚,尚遣精勇萬人銜枚隨興夜襲驤營。李攀逆戰死,驤及將士奔于流柵,與流并力迴攻尚軍。尚軍亂,敗還者十一二。晉梁州刺史許雄遣軍攻特,特陷破之,進擊,破尚水上軍,遂寇成都。蜀郡太守徐儉以小城降,特以李瑾為蜀郡太守以撫之。〔一四〕羅尚據大城自守。流進屯江西,尚懼,遣使求和。

  是時蜀人危懼,並結邨堡,請命于特,特遣人安撫之。益州從事任明說尚曰:〔一五〕「特既凶逆,侵暴百姓,又分人散眾,在諸邨堡,驕怠無備,是天亡之也。可告諸邨,密剋期日,內外擊之,破之必矣。」尚從之。明先偽降特,特問城中虛實,明曰:「米穀已欲盡,但有貨帛耳。」因求省家,特許之。明潛說諸邨,諸邨悉聽命。還報尚,尚許如期出軍,諸邨亦許一時赴會。

  二年,惠帝遣荊州刺史宋岱〔一六〕、建平太守孫阜救尚。阜已次德陽,特遣蕩督李璜助任臧距阜。尚遣大眾奄襲特營,連戰二日,眾少不敵,特軍大敗,收合餘卒,引趣新繁。尚軍引還,特復追之,轉戰三十餘里。尚出大軍逆戰,特軍敗績,斬特及李輔、李遠,皆焚尸,傳首洛陽。在位二年。其子雄僭稱王,追諡特景王,及僭號,追尊曰景皇帝,廟號始祖。

  李流李庠

  李流字玄通,特第四弟也。少好學,便弓馬,東羌校尉何攀稱流有賁育之勇,舉為東羌督。及避地益州,刺史趙廞器異之。廞之使庠合部眾也,流亦招鄉里子弟得數千人。庠為廞所殺,流從特安慰流人,破常俊於綿竹,平趙廞於成都。朝廷論功,拜奮威將軍,封武陽侯。

  特之承制也,以流為鎮東將軍,居東營,號為東督護。特常使流督銳眾,與羅尚相持。特之陷成都小城,使六郡流人分口入城,壯勇督領邨堡。流言於特曰:「殿下神武,已克小城,然山藪未集,糧仗不多,宜錄州郡大姓子弟以為質任,送付廣漢,縶之二營,收集猛銳,嚴為防衛。」又書與特司馬上官惇,深陳納降若待敵之義。特不納。

  特既死,蜀人多叛,流人大懼。流與兄子蕩、雄收遺眾,還赤祖,流保東營,蕩、雄保北營。流自稱大將軍、大都督、益州牧。

  時宋岱水軍三萬,次于墊江,前鋒孫阜破德陽,獲特所置守將騫碩,太守任臧等退屯涪陵縣。羅尚遣督護常深軍毗橋,牙門左氾、黃訇、何沖三道攻北營。流身率蕩、雄攻深柵,克之,深士眾星散。追至成都,尚閉門自守,蕩馳馬追擊,{角牛}倚矛被傷死。流以特、蕩並死,而岱、阜又至,甚懼。太守李含又勸流降,流將從之。雄與李驤迭諫,不納,流遣子世及含子胡質於阜軍。胡兄含子離聞父欲降,自梓潼馳還,欲諫不及,退與雄謀襲阜軍,曰:「若功成事濟,約與君三年迭為主。」雄曰:「今計可定,二翁不從,將若之何?」離曰:「今當制之,若不可制,便行大事。翁雖是君叔,勢不得已,老父在君,夫復何言!」雄大喜,乃攻尚軍。尚保大城。雄渡江害汶山太守陳圖,遂入郫城,流移營據之。三蜀百姓並保險結塢,城邑皆空,流野無所略,士眾飢困。涪陵人范長生率千餘家依青城山,尚參軍涪陵徐轝求為汶山太守,欲要結長生等,與尚掎角討流。尚不許,轝怨之,求使江西,遂降於流,說長生等使資給流軍糧。長生從之,故流軍復振。

  流素重雄有長者之德,每云:「興吾家者,必此人也。」敕諸子尊奉之。流疾篤,謂諸將曰:「驍騎高明仁愛,識斷多奇,固足以濟大事,然前軍英武,殆天所相,可共受事於前軍,以為成都王。」遂死,時年五十六。諸將共立雄為主。雄僭號,追諡流秦文王。

  李庠字玄序,特第三弟也。少以烈氣聞。仕郡督郵、主簿,皆有當官之稱。元康四年,察孝廉,不就。後以善騎射,舉良將,亦不就。州以庠才兼文武,舉秀異,固以疾辭。州郡不聽,以其名上聞,中護軍切徵,不得已而應之,拜中軍騎督。弓馬便捷,膂力過人,時論方之文鴦。

  以洛陽方亂,稱疾去官。性在任俠,好濟人之難,州黨爭附之。與六郡流人避難梁益,道路有飢病者,庠常營護隱恤,振施窮乏,大收眾心。至蜀,趙廞深器之,與論兵法,無不稱善,每謂所親曰:「李玄序蓋亦一時之關張也。」及將有異志,委以心膂之任,乃表庠為部曲督,使招合六郡壯勇,至萬餘人。以討叛羌功,表庠為威寇將軍,假赤幢曲蓋,封陽泉亭侯,賜錢百萬,馬五十匹。被誅之日,六郡士庶莫不流涕,時年五十五。

  校勘記

  〔一〕柏氏御覽三七引世本,太平寰宇記一七八「柏」作「相」,斠注據謂「柏」為「相」字之訛。按:後漢書南蠻傳亦作「相」,斠注說是。

  〔二〕碭石後漢書南蠻傳引盛弘之荊州記「碭石」作「陽石」。水經夷水注云:「又有鹽石,即陽石也。盛弘之以是推之,疑即廩君所射鹽神處也。將知陰石是對陽石之名矣。」則酈道元亦同盛說。疑作「陽」是。

  〔三〕特祖將五百餘家歸之李校:據華陽國志、李雄載記「祖」下當有「武」字。斠注亦引華陽國志九「曾(此字衍)祖父虎」及御覽一二三引蜀錄「特祖父虎」之文,謂載記不書虎名,蓋避唐諱,惟李雄記則改「虎」為「武」。按:此處當脫「武」字,李說是。

  〔四〕巴氐廩君族乃巴郡、南郡蠻,本非氐族。後漢書列之南蠻傳中。巴乃巴郡,南郡蠻五姓之一,傳稱廩君為「巴氏子」,又云「及秦惠王并巴中,以巴氏為蠻夷君長」,數言「巴氏」,皆以為族姓。華陽國志九此句作「北土復號曰巴人」,御覽一二三引蜀錄作「所在號為巴人」,並無「巴氐」之稱。此處「巴氐」疑為「巴氏」之訛。

  〔五〕同移者閻式各本「移」作「夷」,殿本作「移」。御覽一二三引蜀錄亦作「移」,今從殿本。

  〔六〕上官惇斠注:華陽國志八作「上官晶」,惟下文則上官晶、上官惇二人並列。按:通鑑八三亦作「上官晶」。此處上官惇敘於任回下,李攀、費佗上,下文在任下李、費上者正是晶而非惇,知此處「惇」當是「晶」之誤。

  〔七〕手刃殺淑粲淑粲左右又殺弇各本皆不重「淑粲」二字,冊府二二二、通鑑八四、通志一九0皆重「淑粲」二字,疑此脫,今據補。

  〔八〕袁洽南北監本、毛本、殿本「洽」作「治」,據張元濟校勘記云,所見另一宋本此字空格,百衲本從殿本補「治」字,獨局本作「洽」。通志一九0、華陽國志八並作「洽」。今從局本。

  〔九〕梁州刺史羅尚各本「梁」作「涼」。羅尚傳及華陽國志八並云尚以梁州刺史遷益州。斠注:「涼州」當從羅尚傳及華陽國志作「梁州」。按:通鑑八四亦作「梁州」。斠注說是,今據改。

  〔一0〕出奔江陽華陽國志八及通鑑八四「江陽」作「德陽」。舉正:通鑑作「德陽」為是。德陽屬廣漢,特攻冉於廣漢,就近出奔耳。

  〔一一〕廣漢太守張徵惠紀「徵」作「微」。華陽國志八上文及此處兩見「廣漢太守張微」,而上文李特攻趙廞,入成都,稱張徵斬關出走,與載記同。斠注:張微、張徵以形近致訛。徵字建興,張翼之子,見華陽國志壽良傳。則載記作「徵」不誤。凡本書不誤者本不出校記,以華陽國志先後雜出,通鑑八四從紀作「微」,故錄斠注語。

  〔一二〕太安元年至改年建初通鑑八五此事繫於太安二年正月,通鑑考異云:「帝紀:『太安元年五月,特自號大將軍。』載記:『太安元年,特稱大將軍改元。』後魏書李雄傳曰:『昭帝七年,特稱大將軍,號年建初。』昭帝七年,太安元年也。祖孝徵修文殿御覽云:『太安二年,特大赦,改年建初元年。特見殺。』三十國晉春秋云:『太安二年正月特僭位改年。』今從御覽等書。」按:御覽一二三引蜀錄云:「太安二年,都下推特為大將軍,大赦,改元為建初元年。」

  〔一三〕王辛通鑑八四「辛」作「幸」。

  〔一四〕李瑾通鑑八五「瑾」作「璜」。下文及李雄載記皆作「李璜」,疑「瑾」字訛。

  〔一五〕任明通鑑八五「任明」作「任叡」,通鑑考異云:「羅尚傳作『任銳』,今從華陽國志。」

  〔一六〕宋岱參卷四校記。

查看目录 >> 《晉書》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 单词 趣味历史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