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图集|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自序

我常将文化譬喻为“遗传基因”。生物学上,是遗传基因规定和保持着一个物种的稳定性;社会学上,则是文化传统规定和保持着一个民族的稳定性。“转基因食品”令人谈虎色变,“转基因的人”(抛弃自己文化的民族)也同样可怕,因为谁也不知道这样的民族将会变成什么样子。因此,保持我们的优良传统、继承我们的民族文化,已成为本世纪中国人的共识。
海外华人们对中国文化的热爱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我讲述《千字文》的最初动机不过是想概要地介绍一下中国的文化史,但是听众们的热烈反应使我欲罢不能。继《千字文》之后又讲了《三字经》、《改造命运》、《文化与健康》等专题,大家似乎从中寻到了自己文化的根。我旅居海外,漂泊不定,案头上可供查证的资料几乎没有。演讲中只能凭借昔年私塾李锡堃恩师时的记忆,以及读书求学所得,信口讲来,意在通俗,未及深入考证。因此,这几次演讲皆谈不到有否学术价值,聊作普及宣传可也。
一个国家经济落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文化与传统的消亡。只要有文化在,国家亡了可以复国、民族衰了可以振兴;如果文化亡了,这个民族就永远没有翻身之日了。中国文化在废墟中有望再度崛起,目前国内各类“国学”现象又应运而生,但愿这不是一哄而起的“文化运动”,因为我们现在需要的是“扎根”。这部讲记,是根据讲演录音整理而成的。此次得以编缀为文,得到各方善心人士的大力协助,特别是我家人的鼓励与资助,特此致以诚挚的谢意。讲记中的谬误之处,由我自己文负其责,敬请方家不吝斧正,以免我自误误人。
刘宏毅
二零零五年乙酉仲夏于北京

《千字文讲记》 相关内容:

后一:千字文讲记(一)

查看目录 >> 《千字文讲记》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 单词 趣味历史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