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图集|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子部 > 道释 > 老子校釋 >

十二章

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 ;五味令人口爽;

  謙之案:牟融理惑論引首二句同,文選七命注引第二句同。七發注引作「五味實口爽傷」。左傳昭公二十五年正義引:「五味令人口臭,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文次稍不同。又莊子天地篇曰:「且夫失性有五:一曰五色亂目,使目不明;二曰五聲亂耳,使耳不聰;三曰五臭薰鼻,困惾中顙;四曰五味濁口,使口厲爽;五曰趣舍滑心,使性飛揚。此五者,皆生之害也。」淮南子精神訓曰:「五色亂目,使目不明;五聲譁耳,使耳不聰;五味亂口,使口爽傷;趣舍滑心,使行飛揚。此四者,天下之所養性也,然皆人累也。」文誼皆本此章。

  奚侗曰:廣雅釋詁三:「爽,敗也。」楚辭招魂「厲而不爽些」,王注:「楚人名羹敗曰爽。」古嘗以爽為口病專名,如列子仲尼篇:「口將爽者,先辨淄、澠。」莊子天地篇:「五味濁口,使口厲爽。」淮南子精神訓:「五味亂口,使口爽傷。」疑「爽」乃「 」之借字,由 亡誼引申為敗為傷。

  于省吾曰:按「爽」「喪」二字,音義古並通。免 「王在周昧 」,「 」即「喪」,「昧喪」即「昧爽」。詩皇矣「受祿無喪」,即受祿無爽也。五味令人口喪,言五味令人喪其口之本然也。河上公訓「喪」為「亡」,義正相符。

  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

  謙之案:「田獵」,永樂大典本作「畋」,道藏本作「田」。羅振玉曰:「景龍、景福、敦煌乙、丙、御注諸本均作『田』。」案宋書謝靈運山居賦,文選七命注,引作「田」,與此石同。「田」假借為「畋」,說文段注:「『田』即『畋』字。」易師「田有禽」,周禮田僕「以田、以鄙」,注:「獵也。」

  又按「獵」字,羅云:「敦煌兩本均作『獦』,乃『獵』之別構。」案羅卷乙本作「〈犭{山曷}〉」,丙本作「〈犭{山鳥}〉」,顏氏家訓書證篇所云「獵化為獦」是也。賈誼新書勢卑篇:「不獦猛獸,而獦田彘,……所獦得毋小?」「獦」即「獵」之別構。

  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謙之案:牟子理惑論引無「是以」二字,高本漢老子韻考所據本無「是以聖人」四字。二章、七章同此。「難得之貨,令人行妨」,馬其昶曰:「『行妨』,妨農事也。」以此可見老子為華夏重農學派之元祖。

  【音韻】此章江氏韻讀:盲、聾、爽、狂、妨韻(陽、東通韻,盲音芒,聾協音郎,爽,平聲)。腹、目韻(幽部)。姚文田同。鄧廷楨未及「聾」字,誤。又盲、聾,東部,爽、狂、妨,陽部,此東、陽通韻。姚文田曰:「『聾』字從東轉入。」奚侗曰:「東、陽兩部古音相近。」

  吳棫韻補十陽:「聾,盧黃切,耳病。易林:『黈纊塞耳,使君闇聾。』」又引老子此章:「盲音茫。爽音霜。」顧炎武唐韻正卷五十二庚,「盲」,古音武郎反,引老子此章,云:「惟聾字非韻。」江永古韻標準平聲第一部:「聾,盧紅切。戰國策蘇秦語:『舌敝耳聾,不見成功。』呂氏春秋:『何以知其聾?以其耳之聰也。』按『聾』字以此為正。老子『五色令人目盲』四句,『聾』字入陽韻矣。顧氏謂『聾』字不入韻,非也。今時方音,猶有似此。」

  王念孫曰:「爽」字古讀若「霜」,正與明、聰、揚為韻。故老子「五味令人口爽」亦與盲、聾、狂、妨為韻。而莊子天地篇「五色亂目,使目不明;五聲亂耳,使耳不聰;五味濁口,使口厲爽;趣舍滑心,使性飛揚」,即淮南所本也(讀書雜志卷九)。

  江有誥曰:爽,疏兩切。按古惟讀平聲,至曹植釋愁文「亂我情爽」,與掌、黨協,始作上聲。當與陽部並收。老子檢欲篇「五味令人口爽」,與聾、狂通韻(唐韻四聲正三十六養)。

  嚴可均曰:陽東聲近,故陽可通東。烈文:公、疆、邦、功協音;老子:聾、盲、爽、狂協音;卜居:長、明、通協音……此東、陽通也(說文聲類下篇陽類)。

  章炳麟曰:陽部轉東者,如老子以盲、爽、狂、與「聾」為韻(國故論衡小學略記)。

  右景龍碑本四十九字,敦煌本與河上、王、傅、范本均同。河上題「檢欲第十二」,王本題「十二章」,范本題「五色章第十二」。

《老子校釋》 相关内容:

前一:十一章
后一:十三章

查看目录 >> 《老子校釋》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 单词 趣味历史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