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图集|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丛部 > 杂别 > 黃帝內經素問譯解 >

痺論篇第四十三

痺論篇第四十三

  黃帝問曰:痺之安生?岐伯對曰: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痺也。

  其風氣勝者為行痺,寒氣勝者為痛痺,濕氣勝者為著痺也。

  帝曰:其有五者何也?岐伯曰:以冬遇此者為骨痺,以春遇此者為筋痺;以夏遇此者為脈痺;以至陰遇此著為筋痺;以秋遇此者為皮痺。

  帝曰:內舍五臟六腑,何氣使然?岐伯曰:五臟皆有合,病久而不去者,內舍於其合也。故骨痺不已,復感於邪,內會於腎;筋痺不已,復感於邪,內會於肝;脈痺不已,復感於邪,內會於心;肌痺不已,復感於邪,內舍於脾;皮痺不已,復感於邪,內舍於肺;所謂痺者,各以其時重感於風寒濕之氣也。

  凡痺之客五臟者,肺痺者,煩滿喘而嘔。

  心痺者,脈不通,煩則心下鼓,暴上氣而喘,噎乾善噫,厥氣上則恐。

  肝痺者,夜臥則驚,多飲,數小便,上為引如懷。

  腎痺者,善脹,尻以代踵,脊以代頭。

  脾痺者,四支解墮,發咳嘔汁,上為大塞。

  腸痺者,數飲而出不得,中氣喘爭,時發飧泄。

  胞痺者,少腹膀胱按之內痛,若沃以湯,澀於小便,上為清涕。

  陰氣者,靜則神藏,躁則消亡。

  飲食自倍,腸胃乃傷。

  淫氣喘息,痺聚在肺;淫氣憂思,痺聚在心;淫氣遺溺,痺聚在腎;淫氣乏竭,痺聚在肝;淫氣肌絕,痺聚在脾。諸痺不已,亦益內也。其風氣勝者,其人易已也。

  帝曰:痺,其時有死者,或疼久者,或易已者,其何故也?岐伯曰:其入臟者死,其留連筋骨問者疼久,其留皮膚間者易已。

  帝曰:其客於六腑者何也?岐伯曰:此亦其食飲居處,為其病本也。六腑亦各有俞,風寒濕氣中其俞,而食飲應之,循俞而入,各舍其腑也。

  帝曰:以針治之奈何?岐伯曰:五臟有俞,六腑有合,循脈之分,各有所發,各隨其過,則病瘳也。

  帝曰:榮衛之氣,亦令人痺乎?岐伯曰:榮者水谷之精氣也,和調於五臟,洒陳於六腑,乃能入於脈也。故循脈上下貫五臟,絡六腑也。衛者水穀之悍氣也。其氣慓疾滑利,不能入於脈也。故循皮膚之中,分肉之間,熏於肓膜,散於胸腹,逆其氣則病,從其氣則癒,不與風寒濕氣合,故不為痺。

  帝曰:善。痺或痛、或不仁、或寒、或熱、或燥、或濕,其故何也?

  岐伯曰:痛者寒氣多也,有寒故痛也。

  其不痛不仁者,病久入深,榮衛之行澀,經絡時疏,故不通,皮膚不營,故為不仁。

  其寒者,陽氣少,陰氣多,與病相益,故寒也。

  其熱者,陽氣多,陰氣少,病氣勝,陽遭陰,故為痺熱。

  其多汗而濡者,此其逢濕甚也。陽氣少,陰氣盛,兩氣相盛,故汗出而濡也。

  帝曰:夫痺之為病,不痛何也?岐伯曰:痺在於骨則重;在於脈則血凝而不流;在於筋則屈不伸;在於肉則不仁;在於皮則寒。故具此五者,則不痛也。

  凡痺之類,逢寒則蟲,逢熱則縱。帝曰:善。

《黃帝內經素問譯解》 相关内容:

前一:風論篇第四十二
后一:痿論篇第四十四

查看目录 >> 《黃帝內經素問譯解》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 单词 趣味历史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