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图集|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易部 > 奇门遁甲 > 飞宫八门遁甲 >

飞宫八门遁甲占卜吉凶要诀:只用时干

飞宫八门遁甲占卜吉凶要诀:只用时干

飞宫八门遁甲占卜吉凶要诀:只用时干
  一:时干下临地盘天干飞到的最终宫位代表事情的吉凶。

  1.最终飞到空亡宫的,以空亡前一宫位为最终结果。

  2.最终飞回本宫的,以本宫为最终结果。

  二:时干伏吟以...。

  三:时干空亡...断。

  四:时干空亡并且伏吟以本...断。

  经过反复实践,共有六点口诀。

  举例说明:

   ┌──────┬──────┬──────┐

   │  白虎  │  六合  │  太阴  │

   │  死门 庚│  惊门 丁│  景门 壬│

   │  天柱 癸│  天冲 戊│  天禽 丙│

   ├──────┼──────┼──────┤

   │  玄武  │      │  螣蛇  │

   │  休门 辛│     己│  杜门 乙│

   │  天心 丁│   任 壬│  天蓬 庚│

   ├──────┼──────┼──────┤

   │  九地  │  九天  │  值符  │

   │  开门 丙│  生门 癸 │空 伤门 戊│

   │  天芮 己│  天辅 乙 │  天英 辛│

   └──────┴──────┴──────┘

  1.假如时干是庚,庚下为癸,癸飞到1宫,癸下为乙,乙飞到7宫,乙下为庚,又飞回本宫。那么本宫4宫为最终结果。

  2.假如时干是辛,辛下临丁,丁飞入9宫,丁下为戊,戊飞入6宫空亡,那么9宫,空亡的前一宫就是事情的结果。

  3.假如时干是戊,

  以上”时干断吉凶“方法本人经过了三百多例的验证,准确率在90%以上,易友可以把你们自己以前断过的卦例换成飞宫遁甲进行严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如果有什么新的发现欢迎交流。那么当初我是怎么发现的呢?有一段时间我对于奇门非常头痛,觉得一代又一代大师们总结出来的断法太多了,而且有很多的用神都是硬性的规定,不一定适用于现代社会,就拿测要账来说,直符代表债主,直符是八神之首,唯我独尊性的,所以古代为债主,而现代呢?往往是欠债的才是大爷,是否要掉过来呢?所以很多奇门老师在测要账的时候就要综合看生门、甲子戊和本人的关系,也就是看看本人财运才敢下断语。有时候常常找不到头绪。偶然机会又看到刘一名老师的奇门,先断时空四柱的日干旺衰,然后看时干与日干的作用关系,日干分为偏弱、偏旺、从弱、从旺。他断旺弱的方法和李涵辰老师的方法相似,但又有区别,所以我最后还是放弃了。在后来看杜新会、幺学声、王凤麟三位老师的著作的时候深受启发,三位老师均提到地盘干飞宫一说,而且地盘干代表即将发生的潜在能量。于是我顺着这条路子深入研究。我们大家都知道,年家奇门没有月、日、时干,月家奇门没有日、时干,日家奇门没有时干,只有时家奇门有时干,这就显出了时家奇门中时干的重要性。所以时干代表事情主体,他的发展结果就是事情的结果。而宇宙的规律就是任何事物都是从开始走向灭亡然后再生。奇门是模拟的宇宙模型,所以时干飞到最后不是又飞回本宫,就是落入空亡落宫。飞回本宫的相当于量变,例如树木到了冬天落叶,春天再生。所以吉凶看本宫,也就是看这棵树,冻死了没有。飞到空亡落宫相当于星球落进了宇宙黑洞,相当于质变,进行新的能量组合,只有在进入黑洞的前一刻,才能分辨出要进入的是恒星还是行星,所以吉凶要看空亡前一宫。只要有天文学基础的都知道,银河系的俯瞰图示右旋的,代表发散能量,也可以叫做白洞。而黑洞是左旋的,代表吸收能量。黑洞和白洞就像一对阴阳鱼,维持着宇宙能量的守恒。所以时干本身处于空亡中的要看逆向飞出的天干,也可以说是黑洞吸入的天干,只有在天盘露着的才会被吸入。所处的宫位整体状况定吉凶。

  用时干定吉凶方式知道了事情的吉凶成败以后,就可以参看传统方式来断过程和应期。理论上从时干上也应该可以定出应期,也期望易友们共同完善。以下是我综合各家之长,和民间的传统断法总结出的,也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断法,供大家参考。

查看目录 >> 《飞宫八门遁甲》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 单词 趣味历史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