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图集|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易部 > 八字预测 > 国英命理学 >

第01章 八字预测的理论基础

第01章 八字预测的理论基础

第01章 八字预测的理论基础

  八字预测是以阴阳五行为理论基础展开的。由于八字预测的流派不同,各个流派在对阴阳五行基础知识的解释上也有很不相同,有时简直截然相反。无论是基本概念还是原理,各个流派在理解和运用上都有很大差异。国英在撰写本书时有一个根本的指导思想,那就是只写对八字预测有用的东西!没用的内容一个字也不写。基础知识的介绍当然也是如此。五行干支之间的作用关系是这方面知识的基础,社会上流行的那些大都沿袭古人的一套,错误百出。为此国英将列专章写作,以还这些作用关系的本来面目。神杀贵人小运小限命宫胎元类国英认为没用,所以一概不予介绍。喜欢用此类内容的读者可从别的书中去找。

第一节 阴阳概说

  我们现在总把八字预测叫做易学研究的一部分,有的干脆就笼统的叫作易学。实际上,《易经》只是中国古代神秘文化的象征。八字预测和真正的易经有直接关联的部分恐怕只有阴阳这两个字。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基本概念。《易经·系辞》中说“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其中的天、乾和尊为阳,地、坤和卑就为阴;“动静有常,刚柔断矣!”动和刚又为阳,静和柔又为阴。阴阳的基本含义是:自然界和社会中任何事物都有两种属性,这两种属性就是阴阳。凡是向上、向外、刚强、光明以及顺序的单数等都为阳,反之为阴。就人来说,男人为阳,女人为阴;就自然界来说,天为阳,地为阴;被阳光照射的一面为阳,照不到的一面为阴;就人类社会来说,过去的为阴,未来的为阳等等。阴阳学说是八字以及一切术数预测的理论基础之一,在八字预测的具体操作中运用的十分广泛。阴阳不仅是理论,从预测角度讲更是技术。 天干地支皆分阴阳,各有独特的应事规律。阴阳属性在确定六亲时更重要,不懂阴阳就分不出六亲的偏正,分不清偏正就定不准六亲,定不准六亲也就无法预测。

第二节 五行概说

  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中最伟大的理论体系。中国的一切术数都是阴阳五行文化的产物。阴阳五行的思想是中国古代神秘文化的核心,它构成了庞大的技术推演体系,并被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五行理论的基本含义就是世界由五种物质构成,或者说五种物质属性构成了世界的本质。这五种物质或物质属性之间相互作用,就是所谓的生克。五行之间的运动规律决定了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决定了每个人的命运。

  五行:金木水火土。它们之间除了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外,还有一些特殊的作用关系,但从本质上说都是生克。也就是无论叫什么名堂,作用的结果都是一方增力,一方减力。

  五行间是顺位相生,即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土生金是个复杂的问题。天干土可以无条件的论土生金,地支土就不是了,后面将详细讲述。五行相生的关系图是:

  五行之间是隔位相克,就是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五行相克的关系图是:

  这是五行间最简单最基本的作用关系。阴阳五行及其生克原理是八字预测的理论基础,不熟练的掌握它,就谈不到预测。

  五行代表的事物:

  1、 方位: 东方为木,南方为火 ,西方为金,北方为水。土的方位很复杂,从预测实践看,天干土和丙丁在一起准确,地支土按十二地支代表的方位确定即可。五行方位的问题只是相对的概念。请看本书下篇《调整方位能改变人的命运吗》一章。

  2、颜色:金代表白色,木代表绿色,水代表黑色,火代表红色,土代表黄色。

  3、五行配四时:春天木,夏天火,秋天金,冬天水,四季末为土。

  4、五行在四时的旺衰: 寅卯月木旺火旺,其他五行都为弱;巳午月火旺土旺,其他五行都为弱;申酉月金旺水旺,其他五行都为弱;亥子月水旺木旺,其他五行都为弱;辰丑月金旺,丑月的癸水也旺,其他五行都为弱;未戌月土旺;未月的丁火也旺,戌月的丙火也旺。

《国英命理学》 相关内容:

前一:绪论
后一:附录

查看目录 >> 《国英命理学》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 单词 趣味历史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