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图集|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易部 > 八字预测 > 四柱命理高级培训班教材 >

第05章 四柱排列组合的特殊命题

第05章 四柱排列组合的特殊命题

  一、干支相克
  在四柱干支中,上下相克的有甲戍,甲辰、甲申、乙丑、乙未、乙酉、丙申、丙子、丁酉、丁亥、戊子、戊寅、己亥、己卯、庚午、庚寅、辛卯、辛巳、壬戍、壬辰、壬午、癸丑、癸巳、癸未。

  在上述干支结构中,上下之间的相克,又分别有①干克支(如甲戍、甲辰等,甲木克土);②支克干,如:乙酉(支酉金克干乙木)。丙子(支子水克干丙火)。

  (一)全逢下克,四亲孤,尤忌二尊。

  下克是指地支克天干,下克上是反克,逆克所以不吉。

  例如:一人四柱为:癸未(年)壬戍(月),庚午(日)己卯(时)

     癸未 (土癸水)

     壬戍 (土克水)

  日元 庚午 (火克金)

     己卯 (木克土)

  此命造便构成全逢下克(支克干),主六亲无*,孤苦之命,特别是父母早丧的信息标志。

  (二)复立上克多,常退阴人小口。

  在四柱中,如果出现上克下较多,即干克支的现象。如:甲辰(干木甲克支辰土),会出现男伤妻妾,子女的状况。即伤妻克子。

  例如:一人四柱为甲辰(年)甲戍(月)丙辰(日)己亥(时)

     甲辰 (年柱甲克辰土)

     甲戍 (月柱甲克戍土)

  日元 丙辰 (相生)

     己亥 (时柱己土克亥水)

  该四柱结构,出现三干克地支,即上克下之象,会出现妻、子女之灾。

  (三)连续三上齐克下,应遭官讼之灾

  四柱中,出现连续三个天干都是克地支的,称为三上齐克下,这种结构,生命中多出现遭官非诉讼而有灾难。

  例如:

     乙丑 (年柱乙克丑土)

     甲戍 (月柱甲克戍土)三柱连克

  日元 丁酉 (日柱丁火克酉金)

     o o

  本造一生中,必然出现官讼之灾.(注: 不管那三柱只要连续出现上克下皆相同)

  (四)连续三下克土,为受小人之害

  四柱中,出现连续三个地支克天干的状态,称为三下齐克上,这种结构,多出现一生中,为受人谄害之象。

     甲子 (年柱水生木)

     庚午 (月柱下火克上金)

  日元 乙酉 (日柱下金克乙木)

     甲申 (时柱下金克甲木)

  主被小人诬告成灾。

  (五)出现二柱上克或下克,也忧兄弟,妻财四柱中,同时出现二上克下,或二下克上者,也会出现兄弟有灾或妻子有伤的现象。

  乙丑 (上克下)

  甲戍 (上克下)

  o o

  o o

  (六)总论四柱相克

  我克柱为吉,柱克我则忧。

  按年柱为我,从横向判别克势,年柱克月、日、时柱为顺克为吉(象长辈教育,为顺理为吉),月柱、日柱、时柱克年柱为逆克为忧,主有忧烦争吵之事。

     癸酉

     丁巳 (天干癸克→丁,癸克→丙)

  日元 丙午

     壬辰

  此柱天干上年干为水,克月干丁、日干丙,称上克下为顺克为吉。(事实上本造为一生官场吉顺之命造)

     辛巳 (年柱火克金)

     庚寅 (月柱金克木,为连续克)

  日元 丙辰

     己丑 (丙火克年柱、月柱,为逆克)

  (本造现实中是刑妻克子的命造)

  二、上下相克寻救神

  在四柱的结构中,不论上克下,下克上,不问逆克顺克,克多皆为命途多坎坷。但也有历史坎坷而成大事业者,即磨炼成材的人物。

  特别遇到下克上,为逆克,主凶险,但远时如有救神,又无妨。

  何为救神?有人克我,另有一人能克去克我者。例如,我是金,遇火逆克我,接下去又遇见水,就形成金←克火←克水的形态,金则安全了。

  例如:一四柱,

     辛巳 (纳音为金)

     丁酉 (纳音为火)

  日元 甲申 (纳音为水)

     壬申 (纳音为金)

  本造月柱火克金,为下克上,但日柱为水,水克制住火,这种下克上为有救神,不忌。

《四柱命理高级培训班教材》 相关内容:

前一:第04章 易学家鄢良谈纳音
后一:第09章 辩凶灾

查看目录 >> 《四柱命理高级培训班教材》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 单词 趣味历史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