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图集|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医部 > 各论类 > 诸病源候论 >

第28卷 疝病诸候

第28卷 疝病诸候

第二十八卷 疝病诸候

  一、诸疝候
  诸疝者,阴气积于内,复为寒气所加,使荣卫不调,血气虚弱,故风冷入其腹内而成疝也。疝者,痛也。或少腹痛,不得大小便;或手足厥冷,绕脐痛,白汗出;或冷气逆上抢心腹,令心痛;或里急而腹痛。此诸候非一,故云诸疝也。

  脉弦紧者,疝也。

  二、寒疝候

  寒疝者,阴气积于内,则卫气不行,卫气不行,则寒气盛也。故令恶寒不欲食,手足厥冷,绕脐痛,白汗出,遇寒即发,故云寒疝也。其脉弦紧者是也。其汤熨针石,别有正方,补养宣导,今附于后。

  养生方·导引法云∶蹲踞,以两手举足,蹲极横。治气冲肿痛,寒疝入上下。致肾气法∶蹲踞,以两手捉趾令离地,低跟极横挽,自然一通。愈荣冲中痛。

  三、寒疝心痛候

  夫寒疝心痛,阴气积结所生也。阴气不散,则寒气盛;寒气盛,则痛上下无常,言冷气上冲于心,故令心痛也。

  四、寒疝腹痛候

  此由阴气积于内,寒气结搏而不散,腑脏虚弱,故风邪冷气与正气相击,则腹痛里急,故云寒疝腹痛也。

  五、寒疝心腹痛候

  此由腑脏虚弱,风邪客于其间,与真气相击,故痛。其痛随气上下,或上冲于心,或在于腹,皆由寒气所作,所以谓之寒疝心腹痛也。

  六、寒疝积聚候

  积聚者,由寒气在内所生也。血气虚弱,风邪搏于腑脏,寒多则气涩,气涩则生积聚也。积者阴气,五脏所生,始发不离其部,故上下有所穷已。聚者阳气,六腑所生也,故无根本,上下无所留止。但诸脏腑受邪,初未能为积聚,邪气留滞不去,乃成积聚。其为病也,或左右胁下如覆杯;或脐上下如臂;或胃脘间覆大如盘,羸瘦少气;或洒淅寒热,四肢不收,饮食不为肌肤;或累累如桃李;或腹满呕泄,寒即痛。故云寒疝积聚也。

  其脉駃而紧,积聚;浮而牢,积聚。牢强急者生,虚弱急者死。

  七、七疝候

  七疝者,厥疝、症疝、寒疝、气疝、盘疝、胕疝、野狼疝,此名七疝也。

  厥逆心痛,足寒,诸饮食吐不下,名曰厥疝也。腹中气乍满,心下尽痛,气积如臂,名曰症疝也。寒饮食即胁下腹中尽痛,名曰寒疝也。腹中乍满乍减而痛,名曰气疝也。腹中痛在脐旁,名曰盘疝也。腹中脐下有积聚,名曰胕疝也。小腹与阴相引而痛,大行难,名曰野狼疝也。

  凡七疝,皆由血气虚弱,饮食寒温不调之所生。

  八、五疝候

  一曰石疝,二曰血疝,三曰阴疝,四曰妒疝,五曰气疝,是为五疝也。而范汪所录华佗太一决疑双丸,方云:治八痞、五疝、积聚、伏热、留饮、往来寒热,而不的○1显五疝之状。寻此皆由腑脏虚弱,饮食不节,血气不和,寒温不调之所生也。

  ○1的,意为确实。

  九、心疝候

  疝者,痛也。由阴气积于内,寒气不散,上冲于心,故使心痛,谓之心疝也。其痛也,或如锥刀所刺,或阴阴而疼,或四肢逆冷,或唇口变青,皆其候也。

  十、饥疝候

  阴气在内,寒气客于足阳明、手少阴之络,令食竟必饥,心为之痛,故谓之饥疝。

  十一、疝瘕候

  疝者,痛也;瘕者,假也。其病虽有结瘕,而虚假可推移,故谓之疝瘕也。由寒邪与脏腑相搏所成。其病,腹内急痛,腰背相引痛,亦引小腹痛。

  脉沉细而滑者,曰疝瘕;紧急而滑者,曰疝瘕。方云∶干脯曝之不燥者,食之成疝瘕。其汤熨针石,别有正方,补养宣导,今附于后。

  养生方·导引法云∶挽两足指,五息止,引腹中气。去疝瘕,利孔窍。

  又云∶坐,舒两脚,以两手捉大拇指,使足上头下,极挽,五息止,引腹中气遍行身体。去疝瘕病,利诸孔窍,往来易行。久行精爽,聪明修长。

查看目录 >> 《诸病源候论》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 单词 趣味历史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