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医部 > 妇幼类 > 幼科类萃 >

卷之十二

卷之十二

  [卷之十二·水肿门] 脉法

  脉经云水病脉洪大者可治○微细者不可治○水病胀闭其脉浮大软者生○沉细虚小者死○水病胀大如鼓实者生虚者死

  [卷之十二·水肿门] 论水肿

  钱氏曰肾热传于膀胱热盛逆于脾胃脾虚而不能制肾水反克土脾随水行脾主四肢故流走而身面皆肿也若大喘者重也何以然肾水胜而克退脾土上胜心火又胜肺肺为心克故喘或问心刑肺本见虚今何喘实曰此有二一者肺大喘此五脏逆一者肾水气上行傍侵于肺故令大喘也此皆为难治丹溪云惟肾虚不能行水脾虚不能制水胃与脾合又胃为水谷之海因虚而不能传化焉而肾水泛滥反得以浸渍脾土于是三焦停滞经络壅塞水渗于皮肤注于肌肉而发肿也其状目胞上下微起肢体重者喘咳怔忡股间清冷小便涩黄皮薄而光手按成窟举手即满是也古方有十种论证。以短气不得卧为心水。两胁紧痛为肝水。大便鸭溏为肺水。四肢苦重为脾水。腰痛足冷为肾水。口苦咽干为胆水。下虚上实为大肠水。腹急肢瘦为膀胱水。小便闭泄为胃水。小腹急满为小肠水。

  诸家只知治湿多利小便之说。执此一途。用诸去水之药。往往多死。殊不知脾极虚损。虽劫目前。水气复来。缩手待毙矣。

  按内经云。肾者至阴也。至阴者肾水也。肺者太阴也。少阴者冬脉也。故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皆积水也。帝曰何以能聚水而生病。岐伯曰。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上下溢于皮肤故腹肿大复上为呼喘不得卧者标本俱病也故肺为喘呼肾为水肿肺为逆不得卧下焦溢为水肺移寒于肾名曰涌水故诸有水者微肿先见于目下也

  [卷之十二·水肿门] 水肿治法

  丹溪云水之为病不一贾洛阳以病肿不治必为痼疾虽有扁鹊亦莫能为则知肿之危恶非他病比也治水大法宜补中行湿利小便凡有热者水气在表可汗身无热者水气在里宜上腰以下肿宜利小便腰以上肿宜发汗此仲景之要法也若遍身肿烦渴小便赤涩大便闭结此属阳水先五皮散次四磨饮加生枳壳重则疏凿饮若遍身肿不烦渴大便溏小便少不涩赤此属阴水宜实脾饮或木香流气饮主之阳水病兼阳证者脉必沉数阴水病兼阴证者脉必沉迟气若陷下用二陈加升提之药能使大便润而小便长如腹胀少加浓朴佐之气不运加木香木通以调之又有小儿国中便觉痰嗽喘急正属脾胃所主宜先解表散次投商陆丸内经曰开鬼门洁净府正此谓也

  [卷之十二·水肿门] 水肿不治证

  凡水肿先起于四肢而后归于腹者不治大便滑泄与夫唇黑缺盆平脐突足平背平或肉硬或手掌平或男从脚下肿而上女从身上肿而下并皆不治

  [卷之十二·水肿门] 水肿灸法

  小儿水气肿及腹大灸分水一穴三壮取法在脐上一寸是穴

  [卷之十二·水肿门] 水肿诸方

  加味五皮饮

  治小儿四肢肿满阳水阴水皆可服之五加皮地骨皮生姜皮大腹皮茯苓皮(各一钱内加姜黄一钱木瓜)上作一服水煎服一方去五加皮用陈皮桑皮

  疏凿饮子

  治水气通身浮肿喘呼气急烦渴大小便不利服热药不得者泽泻赤小豆(炒)商陆羌活大腹皮椒目木通秦艽槟榔茯苓皮(各等分)上咀水煎姜五片

  葶苈散

  治小儿水气肿满甜葶苈(隔纸炒)黑牵牛槟榔大黄(各等分煨)

  大橘皮汤

  治湿热内攻腹胀水肿小便不利大便滑泄陈皮(一两半)木香(二钱半)滑石(六两)槟榔(二钱)茯苓(一两)猪苓白术泽泻肉桂(各半两)甘草(一钱)上锉散每服三钱水一盏煎服

  十枣丸

  治水气四肢浮肿上气喘急大小便不利甘遂大戟芫花(各等分)上为末煮枣肉为丸桐子大清晨热汤下三十丸以利为度次早再服虚人不可多服

  甘草麻黄汤

  治水肿从腰以上俱肿宜此汗之甘草(半两)麻黄(一两)上咀水煎作一服

  实脾散

  治小儿阴水发肿用此先实脾土浓朴(姜制)白术木瓜木香干姜(炮各一两)草果仁大腹子附子白茯苓甘草(炙各半两)上咀每服三钱入姜枣水煎服

  消肿丸

  治小儿水肿喘满小便不利滑石木通白术黑牵牛(炒)通脱木茯苓茯神半夏陈皮(各一钱)木香瞿麦穗丁香(各半两)上为末酒糊丸梧桐子大每二十丸灯心麦门冬汤下

《幼科类萃》 相关内容:

前一:卷之十一
后一:跋

查看目录 >> 《幼科类萃》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