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图集|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史部 > 政书 > 文献通考 >

卷八十·郊社考十三

卷八十·郊社考十三

  ○祭星辰

  《大宗伯》,以实柴祀日、月、星、辰(实柴,实牛柴上也。星谓五纬,辰谓日月所会十二次。疏曰:“五纬即五星:东方岁星,南方荧惑,西方太白,北方辰星,中央镇星。言纬者,二十八宿随天左转为经,五星右旋为纬。按昭七年《左氏传》,晋侯问伯瑕曰:‘何谓六物?’对曰:‘岁、时、日、月、星、辰是谓也。’公曰:‘多语寡人辰,而莫同。何谓辰?’对曰:‘日月之会是谓辰,故以配日。’是其事,但二十八星面有七,不当日月之会直谓之星,若日月所会则谓之宿,谓之辰,谓之次,亦谓之房。故《尚书·允征》云:‘辰弗集於房。’孔注云:‘房,日月所会。’是也。《祭义》曰:‘郊之祭也,大报天而主日,配以月。’则郊祭并祭日、月可知,其馀星也、辰也,亦自明矣。”),以??燎祀司中、司命、风师、雨师(??,羊九反。燎,良召反。??,积也。《诗》曰:“???或朴,薪之??之。”积柴实牲体焉。燔燎而升烟,所以报阳也。

  郑司农云:“司中,三能、三阶也。司命,文昌宫星。风师,箕也。雨师,毕也。”元谓:“司中、司命,文昌第五、第四星。或曰,中能、上能也。”?或音域。朴音卜。能,他来反。《春官》。黄氏曰:“司中、司命,文昌第五、第四星,未可信。郑又以为中能、上能,则当时已有两说矣。”又曰:“风师,箕,雨师,毕,亦未可信。箕好风,毕好雨,见於《书》者如此。即以为风师、雨师,恐未然也。三代之礼,散亡久矣。诸儒之说,於经有据而理安者方可信,出於谶纬不经,与凡臆度义起而於理不安者皆难信。”杨氏曰:“先郑释司中、司命,是一说,後郑又是一说。窃谓惟皇上帝,降衷於民,非帝之外别有司中之神也。乾道变化,各正性命,非乾道之外别有司命之神也。盖统言之则曰帝,曰乾;祀典专指一事之所主而祀之,以报其德,则曰司中,曰司命,义与司民、司禄同。注家穿凿异同,又以星象言之,过矣。”)。《小司寇》,孟冬祀司民,献民数於王,王拜受之(司民,星名,谓轩辕角也。小司寇於祀司民而献民数於王,重民也。

  《秋官》。《司民》:“及三年大比,以万民之数诏司寇,司寇及孟冬祀司民之日,献其数於王,王拜受之,登於天府。”疏曰:“云‘及孟冬祀司民之日’者,谓司寇於孟冬祭祀司民星之日,以与司民为节。此日,司寇献其民数於王。云‘王拜受之,登於天府’者,重此民数,民为邦本故也。先郑云:‘文昌宫三能属轩辕角,相与为体。近文昌为司命,次司中,次司禄,次司民。’《武陵太守星传》:文昌第一曰上将,第二曰次将,第三曰贵相,第四曰司命,第五曰司中,第六曰司禄。不见有司民。三台六星,两两相居,起文昌东南,别在太微,亦无司民之事。故後郑不从。云‘司民,轩辕角也’者,按:轩辕星有十七星,如龙形,有两角,角有大民、小民,故依之也。”)。《天府》,若祭天之司民、司禄而献民数、?数,则受而藏之(“数?数”,上所主反,下所具反。司民,轩辕角也。司禄,文昌第六星,或曰下能也。禄之言?也,年?登乃後制禄。祭此二星者以孟冬,既祭之而上民、?之数於天府。上,时掌反。杨氏曰:“愚按:当献民数之时而祭司民,所以报天生?民之德也。当献?数之时而祭司禄,所以报天生百?之德也。然则所谓天者,其昊天上帝欤?曰:莫非天也。凡天之生物,只气数到自生。天生?民,有?民之气数;百?虽植物,亦有百?之气数。气数之所主处,便自有神,亦如五土之神、五?之神之类是也。即一事之所主而名之,曰司;因一事之功而祭报之,则曰司民,司禄之神,亦如司春、司夏、司寒、司中、司命之类是也。其大者,如乾坤六子之神,日月星辰之神,岳渎山川之神,亦不越乎气数。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者,此也。先郑、後郑以星言之,人各一说,此不可以为据。”)。

  按:祀司中、司命、司民、司禄,出於《周礼》,注家以为四司皆星也,未知何据。而星宿之名,多出於纬书。又先、後郑之说,自为?牾,此後人之所以难据以为信也。但信斋杨氏皆归之於天与气数,而以为非有一星以主之,则其说又似太渺茫。盖天之有日、月、星、辰,犹君之有百司、庶府也。谓品物岁功一出於天,而无日、月、星、辰以司之,是犹谓政教号令一出於君,而无百司、庶府以行之也。况金、木、水、火、土,人间有此五物,则天上亦有此五星以主之,而《洪范》言星有好风,星有好雨,则司风雨者亦星也。然则司中、司命、司民、司禄,何害其为星乎?

  玉人之事,圭璧五寸,以祀日、月、星、辰(注见《祭日月门》)。大司乐乃奏黄锺,歌大吕,舞《?门》,以祀天神(天神,谓五帝及日、月、星、辰)。

  孟冬,天子乃祈来年於天宗(注谓祭日、月、星、辰也。《月令》)。

  传:幽宗,祭星也(幽宗,祭星坛名也。幽,间也。“宗”当为“?”,?,坛域也。星至夜而出,故曰幽也。为茔域而祭之,故曰幽?也。《祭法》)。日、月、星、辰之神,则雪霜风雨之不时,於是乎?之(昭公元年《左氏传》)。祭星曰布(李巡曰:“祭星者,以祭布露也,故曰布。”孙炎曰:“既祭,布散於地,似星布列也。”),祭风曰磔(谓散磔牲体,象风之散物,因名云。郭云:“今俗当大道中磔狗,云以止风,此其象。”《尔雅》 杨氏曰:“《肆师》,立大祀、次祀、小祀。先郑云:‘小祀,司命已下。’後郑云:‘小祀又有司中、风师、雨师。’黄氏曰:‘风雨功用博,必非小祀也。郑以风雨为箕、毕星,亦有玉,岂小祀哉?’按黄氏云箕毕星亦有玉者,圭璧以祀日、月、星、辰。按《大司乐》,乃奏姑洗,歌南吕,舞《大磬》,以祀四望。後郑注云,此言祀者司中、司命、风师、雨师。或亦用此乐与?”疏曰:“《大宗伯》:天神云祀,地?云祭,人鬼云享。四望是地?,不云祭而变称祀,明经意本同司中等神,故变文见用乐也。无正文,故云‘或’、‘与’,以疑之也。”)。季冬乃毕祀天之神?(天之神?:司中、司命、风师、雨师。《月令》)。  周制,仲秋之月,祭灵星於国之东南(东南祭之,就岁星之位也。岁星,五星之始,最尊,故就其位。王者所以复祭灵星者,为人祈时以种五?,故别报其功也。《五经通义》曰:“灵星为立尸,故云‘丝衣其纟不,载弁纟求纟求’。

  言王者祭灵星公尸所服也。”)。

  《月令》:立春後丑日,祭风师於国城东北;立夏後申日,祀雨师於国城西南;秋分日,享寿星於南郊(寿星,南极老人星);立冬後亥日,祀司中、司命、司民、司禄於国城西北。

  秦始皇时,雍有日、月、参、辰、南北斗、荧惑、太白、岁星、镇星、辰星、二十八宿、风伯、雨师庙,各以岁时奉祠。

  汉高祖八年,命郡国、县邑立灵星祠(时或言周兴而邑立后稷之祀,至今血食,以其有播种之功也。於是高祖命立灵星祠。《三辅故事》,长安城东十里有灵星祠。一云,灵星,龙左角,为天田,主?,农祥晨见而祭之。言祠后稷而谓之灵星者,以后稷又配食星也),常以岁时祠以牛(古时,岁再祭灵星,春秋用少牢),壬、辰位祠之(壬为水,辰为龙,就其类也)。县邑令长侍祠。舞者童男十六人(即古之二羽),舞象教田,初为芟除,次耕种,次耘耨、驱爵及获刈、舂簸之形,象成功也。

  武帝时,亳人谬忌奏祠泰一方,曰:“天神贵者泰一,泰一佐者五帝。古者,天子以春秋祭泰一东南郊,日一太牢;七日(每日以一太牢,凡七日祭也),为坛开八通之鬼道。”於是天子令太祝立其祠长安城东南郊,常奉祠如忌方。其後,人上书言:“古者,天子三年一用太牢祠三一:天一、地一、泰一。”天子许之,令太祝领祠之於忌泰一坛上,如其方。

  置寿宫神君(寿宫,奉神之宫也)。神君最贵者曰泰一,其佐曰太禁、司命之属,皆从之。非可得见,闻其言,言与人音等。时去时来,来则风肃然。居室帷中,时昼言,然常以夜。天子祓,然後入(崇洁自除祓,然後入)。因巫为主人,关饮食,所欲言,行下(神所欲言,下之於巫)。又置寿宫、北宫,张羽旗,设供具,以礼神君。神君所言,上使受书,其名曰“画法”(策画之法也)。其所言,世俗之所知也,无绝殊者,而天子心独喜。其事秘,世莫知也。

  或言:“五帝,泰一之佐也。宜立泰一,而上亲郊之。”上疑未定。齐人公孙卿奏黄帝上仙事,乃拜卿为郎,使东候神於太室。上幸甘泉,令祠官宽舒等具泰一祠坛,祠坛放薄忌(即谬忌)泰一坛,三陔(三重也)。五帝坛环居其下。

  泰一所用,如雍一?物,而加醴、枣脯之属,杀一?牛(音狸。西南夷长尾髦之牛),以为俎豆牢具。而五帝独有俎豆醴进。其下四方地,为??食群神从者及北斗云(“??”字与饣?同,谓联续而祭也)。已祠,胙馀皆燎之。泰一祝宰则衣紫及绣。天子始郊拜泰一,如雍郊礼。

  伐南越,告祷泰一,以牡荆画幡日、月、北斗、登龙,以象泰一三星。为泰一锋旗(牡荆作幡柄,而画幡为日、月、龙及星。三星,太一旁三星,三公也),命曰“灵旗”。为兵祷,则太史奉以指所伐国。

  又作明堂汶上,每修封,则祠泰一、五帝於明堂上坐,合高皇帝祠对之。

  按:泰一莫知其何神,《天官书》言:中宫天极星,其一明者,泰一常居。则其为星也明矣。《祭法》虽有幽?之礼,然叙其事於祭天地、四时、寒暑、日月之後,则亦非祀典之首也。汉承秦制,以祀五帝为郊天。至武帝时,采谬忌之说,则以为五帝特泰一之佐,於是具泰一祠坛在五帝之上,帝亲郊拜,则以事天之礼事之矣。然郊祀明堂,巍然受祭天之礼,何其崇极也?至於因巫为主人,关饮食,所欲言行下,则又何其猥屑也?武帝惑於方士求仙延年之说,故所以事鬼神者,其谄且渎至於如此!

  宣帝立岁星、辰星、太白、荧惑、南斗祠於长安城旁。  《汉旧仪》:祭参、辰星於池阳谷口,夹道左右为坛茔覆地,各周三十六里。

  成帝时,匡衡奏罢雍旧祠二百三所,惟山川、诸星十五所为应礼云。

  平帝时,王莽奏:“分群神以类相从,为五部:兆镇星从黄帝,岁星从青帝,荧惑从炎帝,太白从白帝,辰星从黑帝(详见《五帝门》)。”

  东汉以仲秋之月,祀老人星於国都南郊老人星庙;季秋之月,祀心星於城南坛心星庙;以丙戌日,祀风师於戌地;以己丑日,祀雨师於丑地。牲用羊、豕。

  晋以仲秋月,祀老人星於国都远郊老人星庙;季秋,祀心星於南郊坛心星庙。

  东晋以来,灵星、老人星、心星配享南郊,不复特祀。

  隋令太史署,常以二月八日,於署庭中以太牢祀老人星,兼祀天皇大帝、天一、泰一、日、月、五星、句陈、北极、北斗、三台、二十八宿、丈人星、孙星,都四十六座。凡应合祀享官,令太医给除秽气散药,先斋一日服之以自洁(其仪本之齐制)。

  隋於国城西北十里亥地为司中、司命、司禄三坛,同?,祠以立冬後亥;国城东北七里通化门外为风师坛,祠以立春後丑;国城西南八里金光门外为雨师坛,祠以立夏後申。坛皆三尺,牲并以一少牢。

  唐制:立春後丑日,祀风师於国城东北;立夏後申日,祀雨师於国城南;立秋後辰日,祀灵星於国城东南;立冬後亥日,祀司中、司命、司民、司禄於国城西北。已上四祀,旧不用乐,笾、豆各八,簋、俎等各一也。

  元宗开元二十四年,有上封事者言:“《月令》云,八月,日会於寿星居次。

  列宿之长,请每至八月社日,配寿星祠於太社坛享之。”敕曰:“宜令有司特置寿星坛,常以千秋节日修其祠典。”又敕:“寿星坛宜祭老人星及角、亢七宿,著之常式。”

  天宝三载,术士苏嘉庆上言:“请於城东置九宫神坛(坛三成,成三尺,四陛。其上依位置小坛九,坛高尺五,纵广八尺。东南曰招摇,正东曰轩辕,东北曰太阴,正南曰天一,中央曰天符,正北曰泰一,西南曰摄提,正西曰咸池,西北曰青龙。五数为中,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上,六八为下,符於遁甲),每岁四孟月祭,尊为九宫贵神。”十月十六日敕:“无文咸秩,有功必祀,汉则八神是祷,晋则六宗置坛,皆议叶当时,礼高群望。惟九宫贵神,实司水旱,功佐上帝,德庇下民,冀嘉?岁登,灾害不作。至於祀典,历代犹阙。岂有享於幽赞之功,而无昭报之礼?宜令所司。即择处以来月甲子日立坛,仍议其牲牢礼秩。

  每至四时初节,令中书门下往摄祭者。著以成式,垂之不刊(後议礼次昊天上帝坛,而在太清宫、太庙上,用牲、牢、璧、币,类於天地神?)。”其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亲祀九宫贵神坛於东郊(初,九宫神位,四时改位,呼为“飞位”。

  乾元元年後不易位。如有司行事,即宰臣为之)。

  四载,敕:“风伯、雨师,济时育物,谓之小祀,颇紊彝伦。去载众星已为中祀,永言此义,固合同升。自今已後,并宜升入中祀,仍令诸郡各置一坛,因春秋祭社之日,同申享祠。”至九月十六日,敕:“诸郡风伯坛,请置在社坛之东,雨师坛於社坛之西,各稍北三数十步,其坛卑小於社坛造。其祀风伯,请用立春後丑,祀雨师,用立夏後申。祀所祭,各请用羊一,笾、豆各十,?、簋、俎一,酒三斗。应缘祭须一物已上,并以当郡公廨社利充,如无,即以当处官物充。其祭官准祭社例,取太守已下充。”

  五载,诏曰:“发生振蛰,雷为其始。画卦陈象,威物效灵,气实本於阴阳,功大施於动植。今雨师、风伯久列於常祠,惟此震雷未登於群望。其已後每祀雨师,宜以雷师同坛祭,共牲,别置祭器。”

  肃宗乾元元年,诏九宫贵神,减冬夏二祭。至二年正月,上亲祠之。

  至德三年,置泰一神坛於南郊东,命忠王?祭之。

  元年丑月,亲拜南郊,又祭泰一坛。盖别有祷请,非旧制也。  德宗贞元二年,诏问礼官:“其风师、雷师祝版署讫,合拜否?”太常博士陆淳奏:“以是小祠,准礼无至尊亲祭之文。今虽请御署,检详经据,并无拜礼。”诏曰:“风师、雨师为中祠,有烈祖成命,况在风雨,至切苍生。今礼虽无文,朕当屈已再拜,以申子育之意,仍永为常式。”

  宪宗元和十五年,太常礼院奏:“来年正月三日,皇帝有事於南郊;同日立春後丑,祀风师。按《周礼》,大宗伯官以??燎祀风师。郑元云:‘风,箕星也。’故今礼立春後丑,於城东北就箕星之位,为坛祭之。祀礼昊天上帝於圜丘,百神咸秩,箕星从祀之位,在坛之第三等。伏以皇帝有事南郊,遍祭之仪,百神咸在。其五方帝并日、月、神州已下,缘对昊天上帝、皇地?,尊不得申,并为从祀,悉无上公行事并御署祝版之仪。风师既是星神,厌降之仪,便当陪祭。如非遇郊祀,其特祭如常仪。”

  文宗太和二年,监察御史舒元舆奏:“九宫祝版,御署称臣。伏以天子之尊,除祭天地、宗庙之外,无称臣者。王者父天母地,兄日姊月。以九宫为目,是分方而守位,於天地犹子男也,於日月犹侯、伯也。陛下为天子,岂可反臣於天之子男邪?臣窃以为过。乞令有司详议,正此误典。”敕付所司。  三年,以祀九宫坛旧是大祠,太常博士崔龟从议曰:“九宫贵神,经典不载。

  天宝中,术士奏请,遂立祠坛,事出一时,礼同郊祀。臣详其图法,皆是星名,纵司水旱兵荒,品秩不过列宿。今者,五星悉是从祀,日月犹在中祠,岂容九宫独越常礼,备列王事,诫誓百官?尊卑乖仪,莫甚於此。若以常在祀典,不可废除,臣请降为中祀。”从之。

  武宗会昌元年,中书门下奏:“九宫贵神坛,天宝三载敕,宜令次昊天上帝,坛在太清宫、太庙上,用牲牢、璧币,类於天地。三载十二月,元宗亲祀。乾元二年正月,肃宗亲祀。伏以累年以来,水旱僭候,恐是有司祷请,诚敬稍亏。今属孟春,合修祀典,望至明年正月祭日,差宰臣一人祷请。向後四时祭,并请差仆射、少师、少保、尚书、太常卿等官,所冀稍重其事,以申严敬。”

  中书门下奏:“伏见太和礼官状云:‘纵司水旱兵荒,品秩不过列宿。今者,五星悉是从祀,日月犹在中祠。’窃详其意,以星辰不合比於天地。曾不知统而言之,则为天地,而在天成象,自有尊卑。谨按後魏王均《志》:‘北辰第二星,盛而常明者,元星露寝,大帝常居,始由道奥而为变通之迹。又天皇大帝,其精耀魄宝,盖万神之秘图,与河海之令纪皆禀焉。’据元说,即昊天上帝也。天一掌八气、九精之政令,以佐天极,徵明而有常,则阴阳序而大运兴。泰一掌十有六神之法度,以辅人极,徵明而得中,则神人和而王道平。又北斗有权、衡二星,天一、泰一参居其间,所以财成天地,辅相神道也。若一概以列宿论之,实为浅近。按《汉书》:‘天神贵者泰一,泰一佐曰五帝。’古者,天子以春秋祭泰一,则列於祀典,其来久矣。今五帝犹为大祠,则泰一岂宜降礼?稍重其祀,固为得所。刘向言:‘祖宗所立神?旧典,诚未易动。’又曰:‘古今异制,经无明文,至尊至重,难以疑说正也。’其意不欲非祖宗旧典。以刘向之博通,尚难於改作,况臣等学不究於天人,识尤懵於祀典,欲为参酌,恐未得中。伏望更令太常卿与学官同详定,庶获明据。”从之。其月,检校尚书左仆射、王起及国子监广文博士卢就等奏:“九宫贵神,位列星座,往因致福,诏立祠坛。降至尊以称臣,就东郊而亲拜,在祀典虽云过礼,庇群生岂患无文。思福黔黎,特申严奉,诚圣人屈已以安天下之心也。厥後祝史不明,精诚亦怠,礼官建议,降处中祠。今圣德忧勤,期臻寿域,兵荒水旱,寤寐轸怀,爰命台臣,辑兴坠典。伏惟九宫所称之神,即泰一、摄提、轩辕、招摇、天符、青龙、咸池、太阴天一者也。谨按《黄帝九宫经》及萧吉《五行大义》:‘一宫,其神泰一,其星天逢,其卦坎,其行水,其方白;二宫,其神摄提,其星天内,其卦坤,其行土,其方黑;三宫,其神轩辕,其星天冲,其卦震,其行木,其方碧;四宫,其神招摇,其星天辅;其卦巽,其行木,其方绿;五宫,其神天符,其星天禽,其卦坤,其行土,其方黄;六宫,其神青龙,其星天心,其卦乾,其行金,其方白;七宫,其神咸池,其星天柱,其卦兑,其行金,其方赤;八宫,其神太阴;其星天任;其卦艮,其行土,其方白;九宫,其神天一,其星天英,其卦离,其行火,其方紫。’统八卦,运五行,土飞於中,数转於极,虽敬事迎?,不闻经见,而范围亭育,斯助昌时,以两朝亲祀而臻百祥也。然以万物之精,上为列星,星之运行,毕系於物。贵而居者,则必司八气,总万神,斡化权於混茫,赋品汇於阴骘,与天地、日月诚相参也。伏请自今以後,却用大祀之礼,誓官备物,无有降差。惟御署祝版,以社稷为准,称‘嗣天子谨遣某官某昭告’。伏缘以称臣於天帝,无二尊故也。谨具详议如前。”敕旨宜依,付所司。

  ◎唐开元礼  △祀风师雨师灵星司中司命司人司禄仪  △立春後丑日祀风师於国城东北

  前祀三日,诸应祀之官散斋二日,致斋一日,并如别仪。前祀一日,晡後一刻,诸卫令其属各以其方器服,守卫?门,俱清斋一宿。卫尉设祀官次於东?之外道南,北向,以西为上;陈馔幔於内?东门之外道南,北向。郊社令积柴於燎坛(其坛在神坛之左,内?之外),方五尺,高五尺,开上南出户。祀日,未明三刻,奉礼郎设祀官位於内?东门之内道北,执事位於道南,每等异位,俱重行西向,皆以北为上;设望燎位当柴坛之北,南向;设御史位於坛上西南隅,东向,令史陪其後;於坛下设奉礼位於祀官西南,赞者二人在南,差退,俱西向;又设奉礼、赞者位於燎坛东北,西向北上;设祀官门外位於东?之外道南,每等异位,重行北向,以西为上。郊社令帅斋郎设酒樽於坛上东南隅,象樽二置於坫,北向西上;设币篚於樽坫之所;设洗於坛南陛东南,北向,?水在洗东,篚在洗西,南肆(篚实以巾爵)。执樽、?、篚、幂者各位於樽、?、篚、幂之後。太官令帅宰人以鸾刀烹牲於厨。祀日,未明二刻,太史令、郊社令升,设风师神座於坛上近北,南向,席以莞;设神位於座首。未明一刻,诸祀官各服其服,郊社令、良酝令各帅其属入实樽、?及币(实以醍齐,其元酒实於上樽)。太官令帅进馔者实诸笾、豆、?、簋,八设於内?东门之外馔幔内。奉礼帅赞者先入就位,赞引引御史、太祝及令史与执樽、?、篚、幂者入当坛南,重行北面,以西为上。  立定,奉礼曰“再拜”,赞者承传(凡奉礼有词,赞者皆承传),御史以下皆再拜。执樽者升自东陛,立於樽所,执?、洗、篚、幂者各就位。赞引引御史、太祝诣坛东陛升,行扫除於上,令史行扫除於下讫,各引就位。质明,谒者引祀官,赞引引执事者俱就门外位,谒者、赞引各引祀官以次入就位。立定,奉礼曰“众官再拜”,在位者皆再拜。谒者进献官之左,白:“有司谨具,请行事。”退复位。太官令出,帅进馔陈於门外。初,太官令出,太祝跪取币於篚,兴,立於樽所。谒者引献官升自南陛,进当神座前,北向立,太祝以币东向进,献官受币进,北面跪奠於神座,俯伏,兴,少退,北面再拜讫,谒者引献官降复位。太官令引馔入诣南陛升坛,太祝迎引於坛上,设於神座前(笾、豆盖幂先彻乃升,簋?既奠,却其盖於下)。设讫,太官令以下降复位,太祝还樽所。谒者引献官诣?洗盥手、洗爵讫,谒者引献官自南陛升坛,诣樽所,执樽者举幂,献官酌醍齐讫,谒者引献官进神座前,北向跪,奠爵,俯伏,兴,少退,北向立。太祝持版进於神座之右,东面跪,读祝文曰:“维某年岁次月朔日,子嗣天子谨遣具位臣姓名,敢昭告於风师:含生开动,必伫振发,功施造物,实彰祀典。谨以制币、牺齐、粢盛、庶品,明荐於神。尚享。”讫,兴,献官再拜。太祝进,跪奠版於神座,兴,还樽所。献官拜讫,谒者引献官立於南方北向,太祝以爵酌福酒进献官之右,西向立,献官再拜受爵,跪,祭酒,遂饮卒爵,太祝进受爵,复於坫,献官俯伏,兴。太祝帅斋郎进俎,太祝跪减神前胙肉加俎,兴,以俎西向进献官,受以授斋郎,谒者引献官降复位,太祝进,跪,彻笾、豆,还樽所(彻者,笾、豆各一,少移於故处)。奉礼曰“赐胙”,赞者唱“众官再拜”,在位者皆拜(已饮福受胙者不拜)。谒者进献官之左,白请就望燎位,遂引献官就望燎位,南向立。太祝执篚跪,取币、祝版,斋郎以俎载牲体、黍稷饭、爵酒,兴,自南陛降坛南行,当柴坛南,东行,自南陛登柴坛,以币、祝版、馔物置柴上户内讫,奉礼曰“可燎”,东西面各二人以炬燎火。半柴,谒者进献官之左,白“礼毕”,遂引献官出。赞引引执事者以次出。赞引引御史以下俱复执事位,立定,奉礼曰“再拜”,御史以下皆再拜,赞引引出。

  △立夏後申日祀雨师於国城南

  有司行事。祝文曰:“百昌万宝,式仰膏泽。率遵典故,用备常祀(其首尾与风师文同)。”

  △立秋後辰日祀灵星於国城东南

  有司行事。祝文曰:“维九?方成,三时不害。凭兹多?,介其农穑(其首尾与风师文同)。”

  △立冬後亥日祀司中司命司人司禄於国城西北

  有司行事。每座象樽二,於坛上东南隅北向,皆有坫,以西为上。设司中、司命、司人、司禄神座於坛上近北,南向,以西为上。初献司中,祝文曰:“时属安宁,亿兆康又。用率常礼,报兹祉福。”次献司命,祝文曰:“赖兹正直,黎庶康宁,资此良辰,用申常礼。”次献司人,祝文曰:“星纪已周,兆庶宁阜。

  备兹蠲吉,式荐馨香。”次献司禄,祝文曰:“元英纪时,岁事云毕。聿遵典故,修其常祀(饮福及行事如风师之仪)。”  宋制:二仲祀九宫贵神为大祀。立春後丑日祀风师,立夏後申日祀雨师,为中祀。立秋後辰日祀灵星,秋分享寿星,立冬後亥日祀司中、司命、司人、司禄,为小祀。  真宗咸平四年,驾部员外郎、直秘阁杜镐上言:“按《封禅书》:天神贵者泰一,泰一佐曰五帝。今礼以五帝为大祠,泰一为中祠。况九宫所主风雨、霜雹、疾疫之事,唐朝元、肃二宗并尝亲祀,会昌中,升次昊天上帝。欲望复为大祀。”从之。其御署祝版,礼同社稷。增设坛两?,玉用两圭有邸,其?秸加茵褥,如币色。

  大中祥符五年,东封泰山,於行宫东筑坛二成三尺,上成纵广各五丈,下成五丈二尺,上为小坛,馀如京城祀坛。牲用太牢,以祀九宫。

  景德三年,知枢密院事王钦若言:“寿星之祀,肇自开元。伏以陛下光阐鸿猷,并秩群祀,而萧芗之祭,独略此祠,缙绅之谈,皆谓缺典。加以周伯星出,实居角宿之间,天既垂休,礼罔不答。伏望特诏礼官,俾崇祀事,庶百祥之允集,介万寿以无疆。”诏有司详定。遂请以秋分日飨寿星及角、亢七宿,为坛南郊,高三尺,周回八步四尺,四陛一?。其祭器、祀礼,咸以灵星为准。奏可。

  大中祥符二年,泽州请建风伯、雨师庙。上以外州未详典式,令礼官考仪颁下。有司言:“唐制,诸郡置风伯坛於社坛之东,雨师坛於西,各稍北三数十步,卑下於社坛。雷神无立庙之文。又按《开宝通礼》,州县镇神祀并如小祀,用一羊,笾、豆各八,?、簋各二。”奏可。

  仁宗景?二年,学士承旨章得象等定司天监生于渊、役兵单训奏,祀九宫贵神止用一局,失逐年飞宫法。“按郄良遇《九宫法》,有《飞棋立成图》,每岁一移,主九州灾福事。天宝中,术士苏嘉庆始置九宫神坛,一成,高三尺,四陛。

  上依位置九小坛:东南曰招摇,正东曰轩辕,东北曰太阴,正南曰天一,中央曰天符,正北曰泰一,西南曰摄提,正西曰咸池,西北曰青龙。五数为中,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上,六八为下,符於遁甲,此则九宫定位也。每岁祭以四孟,位随岁改,故谓之行棋。自乾元以後,止依本位祭,遂不飞宫,仍减冬夏二祭。国朝因乾元故事,而未尝有所更。今于渊等所请,既合天宝初祭之礼,又合良遇《飞棋之图》。然九宫之法,本自术家,时祭之文,经礼不载。昔汉室祠官所领,多本於方士,牲币、坛场之数,岁时昏晓之节,荐配鼓舞,即用其方,故有黄帝用枭、武夷用乾鱼之类。是则为民请福,无文咸秩,宁有过立,非执一隅。议者或谓不必飞宫,若日、月、星、辰躔次周流,而祭有常所,此则定位之祀所当从也。若其推数於回复,候神於恍惚,因方弭?,随气考祥,则飞位之文固可遵用。请依唐礼,遇祭九宫之时,遣司天监官一员诣祠所,随每年贵神飞棋之方,以定祭位仍,自天圣已巳入历,泰一在一宫,岁进一位,飞棋巡行,周而复始。”诏可。庆历仪,每座笾、豆十二,?、簋、俎二。皇?增定坛如《郊祀录》三成,成三尺,四陛,上依位置小坛九,皆高尺五寸,纵广八尺,西南为坤陛。治平初,枢密副使胡宿言:“九宫司水旱,国家列於常祀。至和中,光禄小吏慢於祭而震死二人,威灵所传,耳目未远。今首夏垂尽,而时雨尚愆,有恻上仁,遍走群望。

  宜特遣近臣并祠九宫。”礼院以为旧制每岁雩祀外,水旱稍久,皆遣官告天地、宗庙、社稷及诸寺观、宫庙,贵神亦宜准此。从之。

  皇?定风师坛高三尺,周三十三步;雨师、雷师坛高三尺,方一丈九尺。

  庆历四年,灵台郎王太明言:“按《占书》,主河、江、淮、济沟渠溉灌之事十九星,汴口祭河、渎七位,而不及星。”司天监定亢池主渡水,往来送迎事;北河为胡门北界,南河为越门南界,主司空,掌水土功事,皆不主江、淮、济、箕、斗、奎三星,颛主津渎,太明所遗,请与东井、天津、天江、咸池、积水、天渊、天潢、水位、水府、四渎、九坎、天船、王良、罗堰等十七星在天河内者,当祠。二月,诏汴口祭河兼祠十七星。

  庆历中,修大火祠,在南京,三月、九日祠之。初,鸿庆宫灾,集贤校理胡宿请修火祀,以阏伯对祭大火。礼官议曰:“阏伯配火侑食,如周弃配稷、后土配社之比,下历千岁,遂为重祀。祖宗以来,郊祀上帝,而大辰已在从祀,阏伯之庙,每因赦文及春秋,委京司长吏致奠,咸秩之典,未始云阙。然国家有天下之号,实本於宋,五运之次,又感火德,宜因兴王之地,商邱之旧,作为坛兆,秩祀大火,以阏伯配。建辰、建戌出纳之月,内降祝版,留司长吏奉祭行事。笾豆牲币,得视中祠,虽非旧章,特示新礼。”阏伯旧庙,官给财费修饰,乃上坛制:高五尺,广二尺,四出陛,陛广尺,?一重,四面距坛各二十五步。位版以黑漆朱书曰大火位,配位曰阏伯位。牲用羊一、豕一,器准中祠。岁以三、九月择日,长吏已下分三献,州、县官摄太祝、奉礼。小祠,庆历献官有祭服。

  神宗熙宁四年,司天中官正周琮言:“《泰一经》推算,七年甲寅岁,泰一阳九、百六之数,复元之初。故《经》言:‘太岁有阳九之灾,泰一有百六之厄,皆在八元之初终。’今阳九、百六当癸丑、甲寅之岁,为灾厄之会。然五福泰一,自国朝雍熙元年甲申岁,入东南巽宫时,修东泰一宫。天圣七年乙巳岁,五福泰一入西南坤位,修西泰一宫。请稽详故事,崇建宫宇,迎五福泰一於京师。”诏将作监於集禧观相视建宫。六年,中泰一宫成,命宰相王安石为奉安泰一使,枢密副使吴充、龙图阁学士孙固等为前导官,主管卤簿,奉安神像,降德音於天下。

  太常礼院言:“中泰一宫冠服,依东、西泰一,而东、西泰一惟五福、君基冠通天冠,大游以下皆冠道冠。按《史记》,天神贵者泰一,泰一佐者五帝。又方士言十泰一皆天之尊神,请并用通天冠、绛纱袍。”从之。

  元丰四年,郊庙奉祀礼文所言:“国朝时令,秋分享寿星於南郊。熙宁祀仪,於坛上设寿星一位,南向;又於坛下卯陛之南,设角、亢、氐、房、心、尾、箕七位,东向。按《尔雅》曰:‘寿星,角、亢也。’说者曰:‘数起角、亢,列宿之长,故曰寿星,非此所谓秋分所享寿星也。’今於坛下设角、亢位,且以氐、房、心、尾、箕同祀,尤为无名。又按《晋书·天文志》:‘老人一星在弧南,一曰南极,常以秋分之旦见於丙,春分之夕没於丁,见则治平,主寿昌,常以秋分候之南郊。’後汉於国都南郊立老人星庙,常以仲秋祀之,则寿星谓老人星矣。请依後汉,於坛上设寿星一位,南向,祀老人星,其坛下东方七宿位不宜复设。”从之。

  《政和五礼新仪》:寿星坛高三尺,东西长一丈三尺,南北长一丈二尺,四出陛,一?,二十五步。  六年,太常博士何洵直言:“熙宁祀仪,春秋仲月祀九宫贵神,当与社稷为比,为大祠。祝版依会昌故事、《开宝礼书》,书御名。”

  礼部言:“五福、十泰一祝版署词,称嗣天子臣某。谨按:古之祝辞,以天子至尊,虽?事天地、宗庙,示民严上,盖未有称臣者。故《礼》曰:‘践祚临祭祀,内事曰孝王某,外事曰嗣王某。’内谓宗庙,外谓郊社。《大戴礼》载祀天祝文,称予一人某。汉承古礼,称天子以事天,其赞享辞又曰皇帝。魏明帝始诏天地、明堂、五郊可称天子臣某。东晋贺循制策祝文,称皇帝臣某。沿袭至今,盖用魏晋之制。本朝仪注祀仪,於上帝、五帝、日、月并称臣。检会昌九宫贵神祝版,进书已不称臣。五福、十泰一当依熙宁六年以前故事,其被遣之官,自宜称臣。如此,则不失轻重之体。”从之。

  哲宗元?七年,监察御史安鼎言:“本朝春秋祀九宫泰一用羊、豕,其四立祭泰一宫十神皆无牲,以素馔加酒焉。再详《星经》,泰一一星在紫宫门右,天一之南,号曰天之贵神。其佐曰五帝,主使十六神,知风雨、水旱、兵革、饥馑、疫疾、灾害之事。《唐书》曰:‘九宫贵神实司水旱。泰一掌十六神之法度,以辅人极。’《国朝会要》:‘十神泰一,亦云天之尊神,及十精、十六神并主风雨。’由是观之,十神泰一、九宫泰一与汉所祀太乙,共是一神。今十神皆用素馔,而九宫并荐羊、豕,荤素不同,似非礼意。”诏令礼官详定。礼官言:“九宫、十神泰一各有所主,名义不同,即非一神。故自唐迄今皆用牲牢,别无祠坛用素食之礼。欲依旧制。”从之。  徽宗崇宁元年,诏建长生宫於洞真宫旧址,以祠荧惑。

  其後,又诏天下崇宁观并建火德真君殿,仍诏正殿以“离明”为名。泰常博士罗畸言:“荧惑者,至阳之精。比者,就国之阳,特开琳馆,以安其灵。谓宜仿泰一宫遣官荐献,或立坛於南郊,如祀灵星、寿星之仪。”从之。七月,有司言:“阏伯,陶唐氏之火正也,居宋地。国家以火德王天下,而兴王之都实次大火。阏伯有功於宋,宜从祀离明殿。”从之。四年,礼部言:“离明殿增阏伯位。

  按《春秋传》:五行之官,封为上公,祀为贵神。祝融,高辛之火正也;阏伯,陶唐氏之火正也。祝融既为上公,则阏伯亦当服上公衮冕九章之服。”从之。  《五礼新仪》:立夏日祀荧惑及祀阳德。荧惑坛广四丈,高七尺,四出陛,两?,二十五步。阳德观火德、荧惑,以阏伯配,俱南向(五方火精、神等,并为从祀)。

  政和三年,议礼局上《五礼新仪》:立春,祀东泰一宫;立夏、季夏土王日,祀中泰一宫;立秋日,祀西泰一宫;立冬,日祀中泰一宫。  中泰一宫真室殿,五福泰一在中,君基泰一在东,大游泰一在西,俱南向。

  延休殿,四神泰一。承?殿,臣基泰一在东,西向,北上。凝?殿,直符泰一。

  臻福殿,民基泰一在西,东向,北上。膺庆殿,小游泰一在中,天一泰一在东,地一泰一在西。灵贶殿,太岁在中,太阴在西,俱南向。三皇、五方帝、日、月、五星、二十八宿、十日、十二辰、天地水三官、五行、九宫、八卦、五岳、四海、四渎、十二山神等,并为从祀。东、西泰一宫准此。东泰一宫大殿,五福泰一在东君,基泰一在西,俱南向。大游泰一殿在大殿之北,南向。臣基泰一殿在南,北向。小游泰一、直符泰一、四神泰一殿在大殿之东,西向,北上。天一泰一、民基泰一、地一泰一殿在大殿之西,东向,北上。西泰一宫黄庭殿,五福泰一在中,君基泰一在东,大游泰一在西;均福殿,小游泰一在中,俱南向。延贶殿,天一泰一在中,四神泰一在南,臣基泰一在北,俱西向。资?殿,地一泰一在中,民基泰一在南,直符泰一在北,俱东向。

  《五礼新仪》:仲春、仲秋祀九宫贵神,坛三成,一成纵广十四丈,再成纵广十二丈,三成纵广十丈,各高三尺。其上依方位置小坛九,各高一尺五寸,纵广八尺,四陛,又西南为一陛曰坤道,两?,每?二十五步。

  四月,议礼局议上《五礼新仪》,立秋後辰日祀灵星,坛高三尺,周八步四尺,四出陛,一?,二十五步。  详定郊庙奉祀礼文所言:“《周礼》:‘小宗伯之职,兆五帝於四郊,四类亦如之。’郑氏曰:‘兆为坛之茔域。四类,日、月、星、辰,运行无常,以气类为之位。兆日於东郊,兆月与风师於西郊,兆司中、司命於南郊,兆雨师於北郊。’各以气类而祭之於四郊,则谓之四类。汉仪,县邑常以丙戌日祠风伯於戌地,以已丑日祠雨师於丑地,亦从其类故也。熙宁祀仪,兆日於东郊,兆月於西郊,是以气类为之位。至於兆风师於国城东北,兆雨师於国城西北,司中、司命於国城西北亥地,则是各从其星位,而不以气类,非所谓四类也。请稽旧礼四类之义,兆风师於西郊,祠以立春後丑日;兆雨师於北郊,祠以立夏後申日;兆司命、司禄於南郊,祠以立冬後亥日。其坛兆则从其气类,其祭辰则从其星位,仍依熙宁祀仪,以雷师从雨师之位,以司民从司中、司命、司禄之位。其雨师、雷师为二坛,同?;司中、司民、司禄为四坛,同?。坛制高广自如故事。其祀风师、雨师,则用柏柴升烟。”并从之。

  政和三年,议礼局上《五礼新仪》:司中、司命、司民、司禄坛各广二十五步;风师、雨师、雷师坛高三尺,四出陛,并一?,二十五步;风师坛广二十三步,雨师、雷师坛广十五步。

  又言:“本朝都城坛?之制,风师在城之西,雨师在城之北,雷师从雨师之位,为二坛,同?。州县,风师在社之东,雨师在雷师之西,非所谓各依其方类求神者。请仿都城方位之制,仍以雷师从雨师之位,为二坛,同?。”从之。

  高宗绍兴七年,太常博士黄积言:“立春後丑日祀风师,立夏後申日祀雨师、雷神,秋分日享寿星,立夏日祀荧惑。望下有司举行。”从之。

  寿星礼料用笾一,鹿脯;豆一,鹿?,著樽一,实以法酒。祀风、雨礼料,初依奏告例,後比拟旧制,见岳镇、海渎内减?鼎三,登一。详见其门。  元符祀风师、雨师、雷师仪注:

  △陈设

  前祀二日,本司豫修除坛之内外,设祀官次於坛东?之外道南,北向,以西为上。祀日,掌事者设神位版於坛上,席以莞。执樽、?者设祭器,掌馔者实之。

  每位,笾八,在神位前左,重三行;豆八,在神位前右,重三行;俎二,在笾、豆外,分左右;簋、?各一,在二俎间。设樽於坛上东南隅,北向,樽置坫,加勺幂。设洗於坛南陛之东南,北向,?在洗东,加勺幂;篚在洗西,南肆,置巾爵。设三献位於坛卯陛之东,西向,北上。设祝位二於坛南,北向,西上。雨师於两坛间,又设位於坛上,西向,北上。雨师、雷坛饮福位准此。设初献饮福位於坛上神座之东,北向。设望燎位於坛南,南向。燎坛积柴於上,开上南出户。置香炉合并烛於神座之前,币置篚陈於左,祝版置坫陈於右。

  △行礼

  祀日,质明,诸祀官各服其服,赞礼者引三献官以下入就位立。赞礼者少前初献之左,赞请行事。执事者升烟燔牲首,赞唱者曰“拜”,献官以下皆再拜讫,祝升自东陛,就西向位;祝跪取币於篚,兴,立於神座左。赞礼者引初献诣?洗南,北向,执?者酌水,初献?笏,盥手,执篚者取巾於篚,授初献,?手讫,即授巾奠於篚,执笏。初献升自午陛,诣神座前,北向?笏,跪,三上香,祝以币西向跪授初献讫,兴,复位。初献受币,奠於神座前,执笏,俯伏,兴,再拜(内雨师行礼讫,降坛,次诣雷师坛位前,行礼如上仪),降陛复位。少顷,引初献再诣?洗南立,北向,执?者酌水,初献?笏,盥手,?手讫,又取爵以授初献,执?者酌水,初献洗爵,又授巾,初献拭爵讫,巾奠於篚,执笏。初献升自午陛,执事者引初献诣酒樽所,举幂,酌酒於爵。初献诣神座前北向,?笏,跪,执爵,三祭酒,奠爵,执笏,俯伏,兴,少退,北向立。祝持版於神座之右,东向跪,读祝毕,初献再拜。祝奠版於神座右坫,兴(读祝讫,先诣雷师神位,初献三祭酒,奠爵,兴,祝持版於神座右跪读祝毕,奠版於神座右坫,兴,复位),初献降复位。次引亚献诣?洗,北向?笏,盥手,?手,洗爵,拭爵,执笏,升自东陛,诣神座前?笏,跪,执爵,三祭酒,奠爵,执笏,俯伏,兴,再拜讫,降复位(诣雷师坛并如上仪)。次引终献诣?洗,升献如亚献之仪讫,降复位。  次引初献诣雷师坛,升自午陛,诣饮福位北向立。执事者各以爵酌酒,合置一爵,持爵诣初献之左,东向立。初献再拜,?笏,跪受爵,祭酒,啐酒,奠爵。执馔者以俎减神座前胙肉,合置一俎上,又以豆取稷黍饭,合置一豆。先以饭授初献,受讫,又以俎授初献,受讫,皆以授执馔者。初献取爵,饮卒爵,执事受虚爵复於坫。初献执笏,俯伏,兴,再拜,降复位。引初献以下就望燎位,南向立。执事者以篚诣神位前跪,取版、币,降自东陛,置於燎柴。赞唱者曰可燎,以炬燎,柴半,赞者少前北面赞礼毕,引初献以下退。

  十一年,太常丞朱辂言:“九宫贵神所主风、雨、雪、霜、雹、疫,所系甚重。请举行祀典,以春秋二仲祭。”

  十八年,礼部侍郎沈该言:“国家乘火德之运,以王天下。先朝建阳德观专奉火德,配以阏伯,而祀以夏至。旧典可举,望诏有司於宫观内别建一殿,专奉火德,配以阏伯,以时修祀,益固炎图。”诏礼部、太常寺讨论。

  太常寺讨论得应天府祀大火,系以季春、秋择日差官於本庙致祭。今道路未通,从宜於行在春秋设位。臣僚言:“多事以来,大火之祀弗举。比年多灾,虽缘有司不戒,然预防之计,宜无所不用其至。望命有司参酌旧典,即行在每建辰、戌出纳之月,设位望祭,岂特昭炎德昌炽之福,亦弭灾之道。”寻太常寺请以季春出火日於东郊,季秋纳火日於西郊,各建坛?,以大祠之礼礼火神,礼料依感生帝(详见。《祀五帝门》)。

  诏择地建泰一宫。

  先是,命礼官考典故,十月癸卯上之,曰:“太平兴国初司,天楚芝兰建言:

  ‘泰一有十,曰五福、君基、大游、小游、天一、臣基、直符、民基、四神、地一,天之尊神也。五神所在,无兵疫,人民丰乐。自雍熙元年入巽宫吴分,苏州请建宫都城东南苏村,以应苏台之名,乃建东泰一宫。八年,宫成,合千一百区,凡十殿四廊,图三皇、五帝、九曜、七元、天地水三官、南斗、三台、二十八宿、天曹四司、十精泰一、五岳、储副、佐命、十二山神、八卦、六丁、五行、四渎、本命等神,及四直灵官、三十六神将像,五百二十四躯。天圣六年,司历者言,泰一入蜀之坤宫。又建西宫於八角镇,前後东西凡四殿;又建斋殿,塑像自内出,始铸印给之。熙宁四年十月,司天言,甲寅,五福当入中都。又建中宫於集禧观。

  政和间,改龙德宫为北泰一宫。今四立日,皆望视泰一於惠照设位,宜择地建宫。”诏两浙漕臣营之。癸丑,诏制像於新宫。十一月甲戌,礼官谓:“泰一冠服,不载於传记。略记东西宫像,服道冠、仙衣,侍臣二人服道衣,童子二人青衣,执红丝拂。中泰一宫道流朱忠焕亦谓:‘十神泰一,皆服通天冠、绛服,执圭;从臣梁冠、绛服,执笏;童子执红丝拂。’请如其饰,及名诸殿。”十八年正月癸未,又请上书其榜:泰一殿曰灵休,殿门曰崇真,挟殿曰琼章宝室;三清殿曰金阙寥阳,火德殿曰明离,本命殿曰介福,斋殿曰齐明。三月,宫成,凡百七十有四区。十泰一位於殿上,南面,西上;从祀,东庑九十有八,西庑九十有七,皆北上。乙亥,设官榜。丙子,奉安神像,用细仗二百人,钧容乐、亲从、威仪、道士皆百人,宰臣为奉安使。上亲谒泰一宫,前期,有司张?於斋殿,设褥位於灵休殿、介福殿上之东,西向,及香案之前;设群臣次宫之内外。质明,帝服履袍,自崇政殿辇出宫北门,至斋殿降辇。群臣先入,班於灵休殿下,皆北面。帝自斋殿後步至宫之东庑,入便门,升殿东侧阶,至褥位西面立,再拜,群臣皆再拜。凡帝拜,群臣皆拜。帝进五福泰一前,三上香,再拜;次至君基、大游、小游、天一、地一、四神、臣基、民基、直符前,皆如五福之仪。还褥位,再拜。  群臣自西庑班於介福殿下。帝降,由东庑升介福殿东侧阶,至褥位,西面立,再拜,进建生星斗君前,三上香,再拜。次至本命元辰真官前亦如之。帝还褥位。

  若命宰臣炷香,则宰臣升自西阶,以次上香毕,降阶,帅群臣再拜。帝再拜,还斋殿。群臣皆退,帝还宫。

  太常寺主簿林大鼐言:“十神泰一、九宫泰一,皆天之贵神,国朝分而为二,并为大祀。比新泰一宫,而九宫贵神尚寓屋而不坛,与小祀杂。”乃诏临安府於国城之东,择爽垲地,建九宫贵神坛?,其仪如祀上帝,以泰一、摄提、权星、招摇、天符、青龙、咸池、太阴、天一为序,牲以少牢,笾、豆十有二,玉以圭璧。泰一币以黑,摄提、招摇、天符以黄,权星以青,青龙以紫,咸池以白,太阴以红,天一以赤。

  孝宗乾道五年,太常少卿林栗等言:“本寺已择九月十四日,依元降旨设位,望祭应天府大火,以商邱宣明王配。二十一日内火,祀大辰,以阏伯配。大辰即大火,阏伯即商邱宣明王。国朝以来,建号以火纪德。太祖皇帝、光尧寿圣太上皇帝皆受命於宋,故推原发祥储祉之所自,崇建商邱之祠,府曰应天,庙曰光德,加封王爵,锡谥宣明,所以追严者备矣。今有司旬日之间,举行二祭,一称其号,一斥其名,义所未安。乞自今立夏日祀荧惑,季春出火,季秋内火,祀火神,其配位称阏伯者,祝文、位版并依应天府大火礼例,改称商邱宣明王,以称国家崇奉火正之意。”从之。

查看目录 >> 《文献通考》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 单词 趣味历史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