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諧聲序 | 14454 |
字頭 | 陽 |
聲序 | 722 |
形序 | 289 |
明細聲旁 | 昜 |
聲形-聲 | 昜 |
聲形-形 | 阜 |
字類 | |
聲旁 | 陽 |
廣韻反切 | 與章 |
上字 | 與 |
下字 | 章 |
廣韻 | 陽隂陽說文曰髙明也爾雅云山東曰朝陽山西曰夕陽又姓出右北平本自周景王封少子於陽樊後𧜟避周之亂適燕家於無終因邑命氏秦置右北平子孫仍屬焉又漢複姓二十二氏歐陽氏越王句踐之後封于烏程歐陽亭後因爲氏望出長沙吕氏春秋有辯士髙陽魋帝顓頊髙陽氏之後漢有東海王中尉靑陽精少昊靑陽氏之後又有御史孫陽放秦穆公時孫陽伯樂之後魯之公族有名子陽者及衞公子趙陽之後並以名爲氏漢有周陽由淮南王舅周陽侯趙兼之後又駙馬都尉涇陽準秦涇陽君之後丗本云偪陽妘姓國爲晉所滅子孫因氏焉左傳晉有梗陽巫皐衞有戲陽速漢有博士中山鮭陽鴻又有葉陽氏秦葉陽君之後列仙傳有 |
補充 | |
廣韻字序 | 6947 |
切韻擬音與音系(poem版) | ʝjɒŋ |
切韻拼音(poem版) | yjoang |
聲紐 | 以 |
呼 | 開 |
等 | 三 |
韻部 | 陽 |
調 | 平 |
聲類 | 以 |
攝 | 宕 |
現代北京音理論音 | yiang2 |
聲 | y |
韻 | iang |
調1 | 2 |
中古拼音(polyhedron 版) | jang |
聲紐1 | 以 |
呼1 | 開 |
等1 | 三 |
韻部1 | 陽 |
調2 | 平 |
聲類1 | 以 |
攝1 | 宕 |
廣韻頁序 | 下平20左 |
頁内字序 | 3 |
小韻序 | 805 |
小韻内字序 | 1 |
唐-全本補字 | a𣉫a痒 |
唐-全本字數 | 23 |
唐-全本反切 | 与章 |
唐-裴本反切 | 与章 |
唐-裴本字序 | 1 |
唐-裴本字數 | |
唐-裴本補字 | 7蝪13痒 |
合併-廣韻 | 與章:陽隂陽說文曰髙明也爾雅云山東曰朝陽山西曰夕陽又姓出右北平本自周景王封少子於陽樊後𧜟避周之亂適燕家於無終因邑命氏秦置右北平子孫仍屬焉又漢複姓二十二氏歐陽氏越王句踐之後封于烏程歐陽亭後因爲氏望出長沙吕氏春秋有辯士髙陽魋帝顓頊髙陽氏之後漢有東海王中尉靑陽精少昊靑陽氏之後又有御史孫陽放秦穆公時孫陽伯樂之後魯之公族有名子陽者及衞公子趙陽之後並以名爲氏漢有周陽由淮南王舅周陽侯趙兼之後又駙馬都尉涇陽準秦涇陽君之後丗本云偪陽妘姓國爲晉所滅子孫因氏焉左傳晉有梗陽巫皐衞有戲陽速漢有博士中山鮭陽鴻又有葉陽氏秦葉陽君之後列 |
合併-廣韻反切 | 與章 |
合併擬音 | ʝjɒŋ |
是否聲旁 | |
是否次級聲旁 | 次級聲旁 |
聲形析微 | |
先秦韻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