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蜈蚣七

输入关键字:

蜈蚣七

《全国中草药汇编》:蜈蚣七

药材名称蜈蚣七

拼音Wú Gōnɡ Qī

别名牌楼七、黑驴蛋、大口袋花、大花囊兰

来源兰科杓兰属植物大花杓兰Cypripedium macranthum Swartz,以根、根状茎入药。秋季采挖,洗净晒干。

性味苦、辛,温。有小毒。

功能主治利尿消肿,活血祛瘀,祛风镇痛。用于全身浮肿,下肢水肿,小便不利,白带,风湿腰腿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2~3钱,水煎或泡酒服。

备注(1)本品研末压片,每次合生药2克,每天3~4次,口服,治疗急性菌痢,取得一定疗效。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蜈蚣七

药材名称蜈蚣七

拼音Wú Gōnɡ Qī

别名黑驴蛋、牌楼七

出处《陕西中草药》

来源为兰科植物大花杓兰根、根茎。秋季采挖根及根茎,洗净、晒干。

同属植物大叶杓兰根茎亦同等入药。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根茎横生,并有鳞芽,着生多数褐色须根。茎直立,高30、50厘米,全株密生白色柔毛。叶互生,卵状椭圆形,长8~16厘米,折迭状,先端尖,基部抱茎,全缘。花单1或2朵着生在茎顶,大形紫色;花被片分内外两轮;外轮披针形,基部连合,先端尖或成二裂;内轮中央的唇瓣成扁球形囊状,口小而有细齿,表面有沟;雄蕊6枚,仅2枚发育;子房下位。蒴果椭圆形。花期5~6月。果熟期9月。

生境分部喜生于高寒湿润而肥沃的酸性土森林中。分布东北、华北、西北至西南一带。

性味苦辛,温,有小毒。

功能主治利尿消肿,活血祛瘀,祛风湿,镇痛。治全身浮肿,下肢水肿,白带,淋症,风湿疼痛,跌打损伤,劳伤。花:阴干,研粉,用于止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3钱;或浸酒。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蜈蚣七

药材名称蜈蚣七

拼音Wú Gōnɡ Qī

英文名Rhizome of Bigflower Ladyslipper

别名黑驴蛋、牌楼七、鸡嗦子花、大口袋花、凤凰抱蛋、独龙抢宝

出处出自《陕西中草药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毛杓兰或大叶杓兰的根及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Cypripedium franchetii Wils.2.Cypripedium fasciolatum Franch.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挖,洗净,晒干。

原形态1.毛杓兰,陆生植物,高20-35cm。茎直立,密被长柔毛,上部尤密。叶3-4枚,互生,菱状椭圆形或近宽椭圆形,长达16cm,宽4-6.5cm,先央急尖或短渐尖,边缘具细缘毛。花单生,褐色而具紫色条纹;中萼片近卵形,长4-5.5cm,宽2.5-3cm,渐尖,背面主脉上被短柔毛,边缘具细缘毛,合萼片椭圆形,稍短,宽只为其2/3,先端2齿,亦具类似的短柔毛及细缘毛;花瓣披针形,长5-6cm,宽1-1.5cm,内面基部具长柔毛;唇瓣口径与花瓣长度相等,具明显紫斑点,口部前面内弯,边缘甚宽,内折侧裂片呈三角状,囊底具长柔毛;退化雄蕊箭形或近卵形,长1-1.5cm,基部具柄 及耳;子房被毛。花期5-6月。

2.大叶杓兰,陆生植物,高35-40cm。茎无毛或在上部及近关节处具短柔毛,具3-4叶。叶互生;叶片宽椭圆形,长15-20cm,宽6-12cm,先端急尖或短渐尖。花苞片叶状,卵状披针形。花单生,黄色,稍具紫色条纹,较大,直径可达15cm;中萼片宽椭圆形或宽卵状椭圆形,长5-5.5cm,宽2.8-3.5cm,先端急尖或渐尖;合萼片与中萼片相似,但稍狭,先端具2齿;花瓣条状披针形,长5.5-8cm,宽8-15mm,内侧面紫色且具短柔毛;唇瓣球形,甚大,直径可达5cm,几与中萼片等长,囊往往向上举,口部与茎并行,直径约2cm,边缘具齿,口部周围及底部具紫色斑点,囊底部被毛,内折侧裂片三角形;退化雄蕊椭圆形,长约17mm,基部有耳具短柄;子房条形,被棕色毛。花期5-7月,果期10-12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毛杓兰生于高寒山区林下阴湿处。

2.大叶杓兰生于高寒山区林下或疏林中。

资源分布:1.毛杓兰分布于山西、陕西、甘肃、河南、湖北、四川等地。

2.大叶杓兰分布于湖北、四川、云南等地。

炮制花:阴干,研粉,用于止血。

性味苦;辛;温

归经脾;肝;肾;膀胱经

功能主治利水消肿;祛风活血。主全身浮肿;下肢水肿;风湿疼痛;白带过多;淋症;咳嗽;胸胁疼痛;跌打损伤;劳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或浸酒。

摘录《中华本草》



【检索蜈蚣七 ==>】 古籍全文检索:蜈蚣七     全站站内检索:蜈蚣七
丹溪心法附录
丹溪脉诀指掌
丹溪先生医书纂要
月水
月石
月行
月闭
月汛
月运
月事
月使
月斧
月经
月信
月脉
月客
月候
月朔
月浣
月假
月漏
月潮
月橘
月露
月下红
月不通
月月红
月水汁
月饮疮
月季红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