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脾病

输入关键字:

脾病

    指脾脏的各种病证。脾司运化,主四肢肌肉,统摄血液,为气上生化之源开窍于口。脾病有寒热虚实之分。多由饮食劳倦所伤,脾失健运,水湿不化,或脾阳虚衰,中气下陷所致。《素问·藏气法时论》:“脾病者,身重,善肌,肉痿足不收,行善瘛,脚下痛。虚则腹满肠鸣,飧泄,食不化。”《难经·十六难》:“假令得脾脉,其外证面黄,善噫,善思,善味,其内证当齐有动气,按之牢若痛,其病腹胀满,食不消,体重节痛,怠堕嗜卧四肢不收,有是者脾也。”《太平圣惠方·脾脏论》:“夫脾者,位居中央,王于四季,受水谷之精气,化气血以荣华,周养身形,灌溉脏腑者也,若虚则生寒,寒则阴气盛,阴气盛则心腹胀满,水谷不消,喜噫吞酸,食则呕吐气逆霍乱腹痛肠鸣,时自泄利,四肢沉重,常多思虑,不欲闻人声,多见饮食不足,诊其脉沉细软弱者,是脾虚之候也。”又:“夫脾实则生热,热则阳气盛,阳气盛则心胸烦闷,唇口干焦,身热颊疼,体重不能转侧,语声沉而心急,咽喉痛而不利,舌本肿强,口内生疮,腹胁胀满,不得安卧,梦多见歌乐,四肢怠惰,诊其脉紧实者,是脾实之候也。”《本草纲目·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脾藏智属土,为万物之母,主营卫,主味,主肌肉,主四肢。本病,诸湿肿胀痞满噫气,大小便闭黄疸痰饮,吐泻,霍乱,心腹痛,饮食不化。标病,身体胕肿重困,嗜卧,四肢不举舌本强痛,足大趾不用九窍不通,诸痉项强。”《杂病源流犀烛·脾病源流》:“盖脾统四脏,脾有病必波及之,四脏有病,亦必待养于脾。……至若本经为病,不外湿淫热郁两端,湿由水气,病则壅,壅则伤气气虚而不运,必腹胀,胃痛,肠鸣飧泄,身重,食不化。热由火气,病则不濡,不濡则伤血血枯而燥,必胃气厚,善肌,肉痿,足不能行,善瘛,脚下痛,口干,舌本强,食即吐,食不下,烦心,水闭,黄疸,脾约,皆脾经病也。治之者,务使三焦之气流转和通,则土润而升,不忧其燥。而火气不得病之,土健而运,不忧其湿,而水气亦不得病之矣。”脾病治宜健脾化湿温阳运脾补益中气益气摄血等法。参见脾病各条。



【检索脾病 ==>】 古籍全文检索:脾病     全站站内检索:脾病
阿艾丸
阿艾五苓散
阿菜汤
阿芙蓉酒
阿伽陀药
阿魏搐鼻散
阿魏膏
阿魏膏药
阿魏化痞膏
阿魏化痞散
阿魏积块丸
阿魏雷丸散
阿魏理中丸
阿魏良姜丸
阿魏软坚散
阿魏散
阿魏麝香散
阿魏通经丸
阿魏丸
阿魏万灵膏
阿魏香槟丸
阿魏消瘤汤
阿魏消痞丸
阿魏雄黄丸
阿魏撞气丸
挨积丸
挨积圆
挨癖丸
艾柏饮
艾肠泥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