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鼠尾粟

输入关键字:

鼠尾粟

《全国中草药汇编》:鼠尾粟

药材名称鼠尾粟

拼音Shǔ Wěi Sù

别名线香草、老鼠尾、鼠尾牛顿草

来源禾本科鼠尾粟Sporobolus poiretii (Roem. et Schult.)Hitchc.,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部陕西及长江以南地区。

性味甘,平。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解毒。主治伤暑烦热,痢疾,热病便泌,小儿时热,尿血。

用法用量2~3两。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鼠尾粟

药材名称鼠尾粟

拼音Shǔ Wěi Sù

别名线香草、老鼠尾、鼠尾牛顿草(《福建中草药》)。

出处《福建中草药》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鼠尾粟全草。夏、秋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60~100厘米。秆丛生,直立,质较坚硬,平滑无毛。叶长15~45厘米,宽1~5毫米,先端渐尖,基部截头形,通常内卷;叶鞘疏松裹茎,下部者长于节间而上部者短于节间。圆锥花序开展或紧缩,长10~35厘米,分枝直立,密生小穗;小穗灰绿而略带紫色,长约2毫米;第一颖长约为第二颖的1/2,先端钝,透明,无脉,第二颖卵形,长约为小穗的1/2,先端钝或短尖,透明,1脉;外稃卵形,先端短尖,内稃宽,先端钝,稍短于外稃,脉微细。颖果倒卵形或矩圆形,长约1毫米。夏、秋抽穗。

生境分部生于旷野和路旁。分布我国东南部至西南部。

性味甘淡,平。

①《闽南民间草药》:"甘,平,无毒。"

②《实用中草药》:"性平,味淡。"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解毒,利尿。治流脑、乙脑高热神昏,传染性肝炎,赤白痢疾,热淋,尿血。

①《闽南民间草药》:"祛湿,解毒,治久痢。"

②《泉州本草》:"治热结淋症,痢疾,黄疸湿热。"

③《福建中草药》:"清热,凉血,解毒,利尿。治伤暑烦热,痢疾,燥热便秘,湿热淋浊或尿血。"

④《实用中草药》:"治血尿,预防乙型脑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两(鲜品2~4两)。

复方①治高热抽筋神昏:鲜牛顿草根四两。水三碗煎至一碗,加食盐少许冲服。12小时内服三次。(《泉州本草》)

②预防流脑:鼠尾三至五两。煎服。另用绿豆煎汤加盐少许,当茶饮。(厦门《新疗法与中草药选编》)

③防治流行性乙型脑炎:鲜鼠尾牛顿草根四两,红糖二两。水煎,分三次服,连服三至七天。(《闽南民间草药》)

④治传染性肝炎:牛顿草全草二两,茵陈一两。煎汤,一日分二、三次服。连续服之,至愈为度。(《泉州本草》)

⑤治久痢赤白:鲜鼠尾牛顿草一两。水煎调糖服,日一次。(《闽南民间草药》)

⑥治小儿热结,小腹胀满,小便不利:鲜牛顿草根二两。水煎,分三次饭前服。(《泉州本草》)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鼠尾粟

药材名称鼠尾粟

拼音Shǔ Wěi Sù

英文名herb of Purple Indian Dropseed

别名鼠尾草、鼠尾牛顿草、牛顿草、线香草、老鼠尾、牛尾草、狗屎草

出处出自《福建中草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鼠尾粟的全草或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porobolus fertilis(Steud.)W.D.Clayt[Agrostis fertilis Steud.;Sporobolus indicus(L.)R.Br.var.purpurso-suffusus(Ohwi)Koyama]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鼠尾粟,多年生草本。秆直立,丛生,高25-120cm,基部径2-4mm,质较坚硬,平滑无毛。叶鞘无毛;叶舌纤毛状,长约0.2mm;叶片狭披针形,质较厚,平滑无毛或表面基部疏被柔毛,通常内卷,长16-65cm,宽2-5mm。分枝直立。圆锥花序紧缩,长7-44cm,宽0.5-1.2cm,分枝直立,小穗密集着生其上;小穗灰绿色略带紫色,长约2mm;颖膜质,第1颖小,长约0.5mm,具1脉;外稃膜质,与小穗等长,有1主脉和2不明显的侧脉;雄蕊3,花药黄色;内稃等长,较宽,有2脉,成熟后向脉间纵裂。囊果成熟后红褐色,长圆状倒卵形,长1-1.2mm,先端栽平。花、果期3-12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20-2600m的田野路边、山坡草地及山谷湿处和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华中西南及陕西、甘肃、西藏等地。

性味味甘;淡;性平

归经心;肺;肝;大肠;膀胱经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解毒;利尿。主流脑、乙脑高热神昏;传染性肝炎;黄疸;痢疾;热淋;尿血;乳痈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0-60g,鲜品可用至60-120g。

复方①治高热抽筋神昏: 鲜牛顿草根四两。水三碗煎至一碗,加食盐少许冲服。12小时内服三次。 《泉州本草》②预防流脑: 鼠尾三至五两。煎服。另用绿豆煎汤加盐少许,当茶钦。 (厦门《新疗法与中草药选编》③防治流行性乙型脑炎: 鲜鼠尾牛顿草根四两,红糖二两。水煎,分三次服,连服三至七天。 (《闽南民间草药》)④治传染性肝炎: 牛顿草全草二两,茵陈一两。煎汤,一日分二、三次服。连续服之,至愈为度。(《泉州本草》)⑤治久痢赤白: 鲜鼠尾牛顿草一两。水煎调糖服, 日一次。 (《闽南民间草药》)⑥治小儿热结,小腹胀满,小便不利: 鲜牛顿草根二两。水煎,分三次饭前服。 (《泉州本草》)

各家论述1.《闽南民间草药》:法湿,解毒,治久痢。

2.《泉州本草》:治热结淋症,痢疾,黄疸湿热。

3.《福建中草药》:清热,凉血,解毒,利尿。治伤暑烦热,痢疾,燥热便秘,湿热淋浊或尿血。

4.《实用中草药》:治血尿,预防乙型脑炎。

摘录《中华本草》



【检索鼠尾粟 ==>】 古籍全文检索:鼠尾粟     全站站内检索:鼠尾粟
痰涎血
痰涎症
痰结实
痰哮嗽
痰积嗽
痰眼症
痰粘稠
痰稀白
痰瘀嗽
痰噎膈
痰火头痛
痰火耳鸣
痰火耳聋
痰火声哑
痰火扰心
痰火怔忡
痰火点雪
痰火眩晕
痰闭惊厥
痰饮呕吐
痰饮胁痛
痰饮咳嗽
痰饮恶寒
痰饮眩晕
痰饮喘逆
痰饮腹胀
痰饮霍乱
痰证发热
痰证自汗
痰阻心窍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