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散血草

输入关键字:

散血草

《中药大辞典》:散血草

药材名称散血草

拼音Sàn Xuè Cǎo

出处《陕西中草药》

来源苦苣苔科植物旋蒴苣苔带根全草。春季采挖,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叶基生;卵形或近圆形,稀为长圆形,长6~10厘米,边缘具细钝锯齿,两面均伏生短柔毛;具叶柄。花茎数个丛生,直立,高15~20厘米;聚伞花序顶生,花5~6朵,粉红色;苞片小;萼片5,狭;花冠阔钟状,基部稍不等,2唇形,裂片5,卵形,蒴果线形,长2~3厘米,室裂,果瓣2,螺旋状扭转。

生境分部生于林下石壁上。分布云南、四川、湖北、陕西、浙江等地。

性味苦,凉。

功能主治止血,散血,消肿。治外伤出血,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外用:捣敷或研粉撒。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散血草

药材名称散血草

拼音Sàn Xuè Cǎo

英文名Herb of Clarke Boea

出处出自《陕西中草药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三叉蕨科植物地耳蕨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Quercifilix zeylanica(Houtt.)Copel.[Ophioglossum zeylanica Houtt.]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

原形态植株高约20cm。根茎横生,纤细,被红褐色、卵状披针形鳞片,边缘具疏毛。叶近生或远生,二型;营养叶柄长3-5cm,具棱角,基部以上到叶轴和叶脉密被棕色、开展性有节的长细毛;叶片卵形至长圆状卵形,三出,长6-9cm,宽3-4cm,侧生羽片短小,全缘或浅裂,顶生羽片浅羽裂;叶脉网状,有分叉的内藏小脉;孢子叶长,远超出营养叶,叶柄长10-18cm,近无毛;叶片狭缩,三出或单一,裂片线形,先端裂片较大,长5-8cm,下部羽片分裂,两侧1对裂片通常基部下侧有一分叉小片;侧脉明显,下面隆起,沿中脉两侧各有1行狭长网眼。孢子囊群线形,在中脉两侧各有1行,成熟后满布于叶背;无囊群盖。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800m的林下湿地或溪沟边石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台湾、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性味苦;凉

归经肝经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凉血止血。主痢疾;小儿泄泻;淋浊;便血;衄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

摘录《中华本草》



【检索散血草 ==>】 古籍全文检索:散血草     全站站内检索:散血草
经月不利
经水无常
经水不止
经水不行
经水不定
经水不调
经水不通
经水先期
经水后期
经水全白
经水否涩
经水涩少
经水断绝
经水断续
经水黑灰
经水愆期
经外奇穴
经穴纂要
经血不定
经血不断
经血妄行
经血暴下
经后吐衄
经后腹痛
经行入房
经行口糜
经行不止
经行不寐
经行头痛
经行发热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