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青兔耳风

输入关键字:

青兔耳风

《全国中草药汇编》:青兔耳风

药材名称青兔耳风

拼音Qīnɡ Tù ěr Fēnɡ

别名走马胎、青毛走马胎肺心草、罗汉草、血筋草

来源菊科兔耳风属植物红脉兔耳风Ainsliaea rubinervis Chang,以全草入药。四季可采,去杂质晒干。

性味苦、辛,温。

功能主治祛风散寒,止咳,止痛。用于风寒咳嗽,头痛,风湿疼痛,跌打损伤;外用治淋巴结结核,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1~3钱,水煎或泡酒服;外用适量,干品研粉,鲜品捣烂敷患处。

注意孕妇及热症咳嗽忌用。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青兔耳风

药材名称青兔耳风

拼音Qīnɡ Tù ěr Fēnɡ

别名走马丹(《峨嵋药植》),紫背金牛、紫背草(《民间常用草药汇编》),罗汉草、走马胎、土兔耳风、血筋草(《四川中药志》)。

出处《四川中药志》

来源为菊科植物红脉兔耳风全草。全年可采。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约20~60厘米。根茎匍匐,须根多,较长。叶基生,通常5~7;叶柄长约3~11厘米,有棕色绒毛;叶片卵状长椭圆形,长3~10厘米,宽2~5厘米,先端钝尖,全缘或呈疏波状,基部心脏形,叶脉较显着,上面绿色,下面紫红色,两面及边缘皆具棕色绒毛。头状花序排列成长穗状花序。直径约10毫米;总苞圆管状,苞片质硬,多数,呈覆瓦状排列;管状花,两性,3或4朵;花冠5裂,裂片线形;雄蕊5,花药基部箭形。瘦果倒披针形,扁平而有纵线条;有多数白色羽状冠毛。花期秋季。果期翌年3~4月。

生境分部生长于中山区及低山区的悬岩陡壁上或林边岩石上。分布四川等地。

性味《成都中草药》:"性温,味辛,无毒。"

功能主治治风寒咳嗽,头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①《峨嵋药植》:"治跌打损伤。"

②《民间常用草药汇编》:"解毒,治咳,调经活血。"

③《四川中药志》:"治风寒咳嗽,风湿筋骨痛,头风;外用包敷痰症;能坠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或浸酒。外用:捣敷。

复方①治风寒咳嗽:青兔耳风加黄糖熬水服。(《四川中药志》)

②治久年头风痛:青兔耳风,炖猪脑顶内服。(《四川中药志》)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青兔耳风

药材名称青兔耳风

拼音Qīnɡ Tù ěr Fēnɡ

英文名Herb of Rednerve Ainsliaea

别名走马丹、紫背金牛、紫背草走马胎、土兔耳风、血筋草、罗汉草

出处出自《四川中药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红脉兔耳风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insliaea rubrinervis Chang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鲜用或切段晒干。

原形态红脉兔耳风 多年生草本,高约20-60cm。根茎匍匐,须根多数,稍长。叶基生;叶柄长3-11cm,具棕色绒毛;叶片卵状长椭圆形,长3-10cm,宽2-5cm,先端钝尖,全缘呀呈疏波状,基部浅心形,上面绿色,下面苍白,仅具紫红色的脉,两面及边缘皆具棕色绒毛。头状花序排列成长穗状花序;总苞圆筒状;苞片质硬,呈覆瓦状排列;管状花两性,3或4朵;花冠5裂,裂片线形;雄蕊5,花药基部箭形。唐果倒披针形,冠毛羽状,白色。花期秋季。果期翌年3-4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区悬崖陡壁上或林边岩石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等地。

性味味辛;苦;性温

功能主治祛风散寒;行瘀止痛。主风寒咳嗽;头风痛;牙痛;风寒湿痹;跌打瘀肿;深部脓肿;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敷。

注意孕妇慎服。

各家论述1.《峨嵋药植》:治跌打损伤。

2.《民间常用草药汇编》:解毒,治咳,调经活血。

3.《四川中药志》:治风寒咳嗽,风湿筋骨痛,头风;外用包敷痰症;能坠胎。

摘录《中华本草》



【检索青兔耳风 ==>】 古籍全文检索:青兔耳风     全站站内检索:青兔耳风
解索脉
解晕草
解烦法
解围元薮
解毒万病丹
解颅眼白多
解暑三白汤
解精微论篇
猿戏
猿猴摘果
颖川心法汇编
鹑鸟
疡疬
疬痈
瘄子
瘄子要领
瘄后便脓
痱(féi 肥)
痱子
痱疮
痱子草
痼发
痼冷
痼疾
痼病
痼冷证
痹气
痹论篇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