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南牡蒿

输入关键字:

南牡蒿

《全国中草药汇编》:南牡蒿

药材名称南牡蒿

别名牡蒿

来源菊科艾属植物南牡蒿Artemisia eriopoda Bunge,以全草及根入药。夏季采收全草,切段,鲜用或晒干;秋季挖根,洗净晒干。

性味苦、微甘,温。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解毒。用于风湿关节痛,头痛,浮肿,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3~5钱。外用适量捣烂外敷。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南牡蒿

药材名称南牡蒿

拼音Nán Mǔ Hāo

英文名Woolystalk Wormwood

出处始载于《中药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南牡蒿的根或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temisia eriopoda Bunge.

采收和储藏:夏季割取地上部分,鲜用或晒干。秋季挖根,洗净,晒干。

原形态南牡蒿 多年生草本,高30-70cm。主根明显,粗短,有侧根;根状茎稍粗短,肥厚。茎直立,单生或数个丛生,近无毛,基部常密被绒毛,上部或下部常生花序枝。叶片宽2-5cm,通常羽状深裂,裂片5-7个,宽倒卵形,基部楔形,先端又掌状分裂,有时匙形而边有齿或浅裂;上部叶三裂或不裂,裂片条形;全部叶上面无毛,下面被微柔毛。头状花序小,多数,卵球形或近于形,直径1-1.5mm,下垂,在茎顶或枝端排成复总状花序;无梗或有短梗,有条形苞叶;总苞卵形,长约2mm;总苞片3-4层,无毛,外层卵形,背面绿色,边缘稍膜质,内层长圆形,边缘宽,膜质;雌花4-8朵,花冠狭和状,花柱伸出,先端2叉;两性花6-10朵,不孕育。瘦果小,长圆形。花、果期6-11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路旁及林缘等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河南、湖北、湖南、四川、云南等地。

化学成分全草含三十烷醇(triacon-tanol),β谷甾醇,α,ξ-香树酯醇(α,ξ-amyrin)[1]。还含挥发油,其成分有:芳樟醇(linalool),α-松油醇(α-terpineol),ξ-毕澄茄烯(γ-cadinene),草蒲烯(calamenene),反式丁香烯(trans-caryoph-yllene),γ-衣兰油烯(γ-muurolene)和(王古)(王巴)烯(copaene)[2]。

性味味苦;微辛;性凉

功能主治疏风清热;除湿止痛。主风热头痛;风湿性关节炎;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鲜品加倍。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中药志》:用于风湿关节痛、头痛、浮肿、毒蛇咬伤。

摘录《中华本草》



【检索南牡蒿 ==>】 古籍全文检索:南牡蒿     全站站内检索:南牡蒿
沉香化气丹
沉香化气丸
沉香化痰丸
沉香化滞丸
沉香黄耆散
沉香活血丸
沉香蒺藜丸
沉香既济丸
沉香煎
沉香煎丸
沉香降气丹
沉香降气散
沉香降气汤
沉香降气丸
沉香交泰丸
沉香金粟散
沉香开隔散
沉香快脾丸
沉香快气丸
沉香烂积丸
沉香理气汤
沉香利膈丸
沉香鹿茸丸
沉香鹿茸圆
沉香磨脾散
沉香磨脾汤
沉香末子
沉香牡丹丸
沉香内补丸
沉香内消丸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