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芦茎

输入关键字:

芦茎

《中药大辞典》:芦茎

药材名称芦茎

拼音Lú Jīnɡ

别名苇茎(《千金方》),嫩芦梗(《现代实用中药》)。

出处《唐本草》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芦苇嫩茎。夏、秋采取。

化学成分含纤维素38.64~40.98%,戊聚糖17.27~19.66%,木质素32.42~30.36%,灰分2.20~2.00%,水分9.47~7.00%。

性味甘,寒,无毒。

归经入心、肺。

功能主治治肺痈烦热。(性味以下出《纲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鲜者2~4两)。

复方治咳有微热,烦满,胸心甲错,是为肺痈:苇茎二升(切,以水二斗,煮取五升,去滓),薏苡仁半升,槐仁三十枚,瓜瓣半升。细切,纳苇汁中,煮取二升,服一升,当有所见吐脓血。(《千金方》苇茎汤)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芦茎

药材名称芦茎

拼音Lú Jīnɡ

英文名Reed Stem

别名苇茎、嫩芦梗

出处出自《唐本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芦苇的嫩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hragmites communis Trin.[P.australis(Cav.)Trin.]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芦苇,多年生高大草本,高1-3m。地下茎粗壮,横走,节间中空,节上有芽。茎直立,中空。叶2列,互生;叶鞘圆筒状,叶舌有毛;叶片扁平,长15-45cm,宽1-3.5cm,边缘粗糙。穗状花序排列成大型圆锥花序,顶生,长20-40cm,微下垂,下部梗腋间具白色柔毛;小穗通常有4-7花,长10-16cm;第1花通常为雄花,颖片披针形,不等长,第1颖片长为第2颖片之半之半或更短;外稃长于内稃,光滑开展;两性花,雄蕊3,雌蕊1,花柱2,柱头羽状。颖果椭圆形,与内稃分离。花、果期7-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河流、池沼岸边浅水中。

资源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

性状性状鉴别 呈长圆柱形,长30cm,直径0.4-0.6cm。表面黄白色,光滑,具光泽。有的一侧显纵皱纹,节间长10-17cm,节部稍膨大,有的具残存的叶鞘,叶鞘外表面具棕褐色环节纹,其下有的具3-5mm宽的粉带,内表面淡白色,有的具残存的绒毛状髓质横膜。质硬,较难折断,断面粗糙,中空;气微,味淡

化学成分含纤维素(cellulose)戊聚糖(pentosan),木质素(lignin)和小麦黄素(tricin)。

性味甘;寒

归经心;肺

功能主治清肺解毒;止咳排脓。主肺痈吐脓;肺热咳嗽;痈疽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鲜品可用至60-120g。外用:适量,烧灰淋汁;熬膏敷。

各家论述1.《本经逢原》:苇茎中空,专于利窍,善治肺痈,吐脓血臭痰。

2.《千金》苇茎汤以之为君,服之热毒从小便泄去最佳。

摘录《中华本草》



【检索芦茎 ==>】 古籍全文检索:芦茎     全站站内检索:芦茎
樗白皮丸
樗白棋子
樗柏丸
樗根白皮丸
樗根米泔汁
樗根散
樗根汤
樗鸡膏
樗皮散
樗皮丸
樗树根散
樗树根丸
樗树皮散
樗枝散
除痹逐瘀汤
除病银屑丸
除疸丸
除毒丹
除毒散
除毒丸
除烦宁燥汤
除烦宁躁汤
除烦清心丸
除烦四物汤
除烦汤
除风导赤散
除风解毒汤
除风荆芥汤
除风清脾饮
除风散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