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吉祥草

输入关键字:

吉祥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吉祥草

药材名称吉祥草

拼音Jí Xiánɡ Cǎo

别名小青胆、小叶万年青、玉带草、观音草

来源百合科吉祥草属植物吉祥草Reineckea carnea (Andr.)Kunth,以全草入药。全年可采,洗净,鲜用或切段晒干。

性味甘,平。

功能主治润肺止咳,祛风,接骨。用于肺结核,咳嗽咯血,慢性支气管炎,哮喘,风湿性关节炎;外用治跌打损伤,骨折。

用法用量0.5~1两;外用适量,捣烂酒炒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吉祥草

药材名称吉祥草

拼音Jí Xiánɡ Cǎo

别名洋吉祥草(《类证活人书》),解晕草、广东万年膏(《纲目拾遗》),松寿兰、结实兰(《植物名实图考》),竹叶草(《分类草药性》),竹叶青、佛顶珠(《中国药植志》),玉带草、紫袍玉带草(《峨嵋药植》),九节莲(《四川中药志》),小青胆、小叶万年青(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小九龙盘(《贵州草药》),软筋藤、竹节伤、竹根七(《湖南药物志》)。

出处《纲目》

来源百合科植物吉祥草带根全草。全年可采。

原形态常绿多年生草本。根状茎匍匐于地下及地上,带绿色,亦间有紫白色者,径达5毫米,有节,节上生须根。叶丛生于根状茎顶端或节部;线形、卵状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无毛,全缘,无柄,先端尖或长尖,基部平阔,长7~50厘米,宽10~28毫米,脉平行,中脉显着,侧脉约9对。圆锥状花序生于叶腋,长达15厘米,无毛;花序柄长约8厘米;花两性,无柄,着生于苞腋;苞片卵形;花被6片,下端呈筒状,无毛,外面紫红色,内面淡粉红色或白色,开展后,各裂片反曲,顶端钝圆;雄蕊6,与花被裂片对生,着生于花被筒内面之上端,花丝长约5毫米,白色或淡粉红色,花粉囊2室,呈淡蓝色,背面着生于花丝顶端,纵裂;子房上位,花柱长达1厘米,柱头头状,子房3室,每室具数胚珠。浆果圆形,径约1厘米,红色。种子白色,径约2毫米。花期冬末、春初。

生境分部生长于山沟阴处、林边、草坡及疏林下,尤以低山地区为多,分布我国长江以南,以西南各地最为常见。产云南、贵州、广东、广西、四川、福建等地。

性状干燥全草呈黄褐色,根茎细长,节明显,节上有残留的膜质鳞叶,并有少数弯曲卷缩的须状根,叶皱缩。

化学成分全草含多种皂甙。从中分得奇梯皂甙元,薯蓣皂甙元、五羟螺皂甙元、铃兰皂甙元、异万年青皂甙元,异吉祥草皂甙元、吉祥草皂甙元、异卡尔嫩皂甙元,尚分出β-谷甾醇葡萄糖甙。

性味甘,凉。

①《生草药性备要》:"味甘,平。"

②《纲目拾遗》:"性凉,味甘。"

③《植物名实图考》:"味甘辛。"

功能主治清肺,止咳,理血,解毒。治肺热咳嗽,吐血,衄血,便血,跌打损伤,疮毒,赤眼,疳积。

①《生草药性备要》:"叶止热咳,新咳血,理伤症,大肠结热,泻血,小儿脱肛下血,俱煲肉食。"

②《纲目拾遗》:"理血,清肺,解火毒,为咽喉症要药。"

③《植物名实图考》:"治筋骨痿,用根浸酒,加虎骨胶;治遗精加骨碎补。"

④《分类草药性》:"敷疮毒。"

⑤《天宝本草》:"清肺止咳化痰。治衄,赤疮,火眼,跌打损伤。"

⑥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润肺止咳,补肾接骨。治肺结核咳嗽,吐血,哮喘,慢性肾盂肾炎,遗精,跌打,骨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3钱(鲜者0.5~1两);或捣汁、浸酒。外用:捣敷。

复方①治虚弱干呛咳嗽:吉祥草、土羌活头。煎水去渣,炖猪心、肺服。(《四川中药志》)

②治喘咳:吉祥草一两。炖猪肺或肉吃。(《贵阳民间药草》)

③治吐血,咳血:吉祥草一两。煨水服。(《贵州草药》)

④治黄疸:吉祥草一两。蒸淘米水吃。(《贵阳民间药草》)

⑤治妇女干病:吉祥草、天冬、白芨、三白草根、百合。加酒少许炖猪心、肺服。(《四川中药志》)

⑥治急惊:详吉祥草根捣汁,加冰片少许,灌下三匙。(《类证活人书》)

⑦治目翳,疳积:吉祥草根三钱,猪肝三两,同煎汤服。(《贵阳民间药草》)

⑧治跌打损伤或骨折:吉祥草、水冬瓜根皮、风仙花秆各适量。捣绒,加酒炒热,包伤处。(《贵州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吉祥草

药材名称吉祥草

拼音Jí Xiánɡ Cǎo

英文名Pink Reineckea Herb, Herb of Pink Reineckea

别名洋吉祥草、解晕草、广东万年青、松寿兰、结实兰、竹叶草、竹叶青、佛顶珠、竹叶青、玉带草、九节莲小青胆、小九龙盘、软筋藤、竹节伤、竹根七、观音草、地蜈蚣千里马

出处1.出自《本草纲目》。

2.《纲目拾遗》:解晕草,今人呼为广东万年青。以其出粤中,故名。《纲目》有名未用吉祥草下,濒湖所引吉祥草,即此也。

来源药材基源:为百合科植物吉祥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eineckea carnea (Andr.)Kunth [Sanseviera carnea Andr.]

采收和储藏:种植1年分别在春、夏、秋季各中耕除草1次,以后每年除草2-3次,结合中耕除草,追肥2-3次,肥料以人畜粪水为主,并可适当配施复合肥和尿素。

原形态吉祥草 多年生草本。茎匍匐于地上,似根茎,绿色,多节,节上生须根。叶簇生于茎顶或茎节,每簇3-8枚;叶片条形至披针形,长10-38cm,宽0.5-3.5cm,先端渐尖,向下渐狭成柄。花葶长5-15cm;穗状花序长2-6.5cm,上部花有时仅具雄蕊;苞片卵状三角形,膜质,淡褐色或带紫色;花被片合生成短管状,上部6裂,裂片长圆形,长5-7mm,稍肉质,开花时反卷,粉红色,花芳香;雄蕊6,短于花柱,花丝丝状,花药近长圆形,两端微凹,子房瓶状,3室,花柱丝状,柱头头状,3裂。浆果球形,直径6-10mm,熟时鲜红色。花、果期7-11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阴湿山坡、山谷或密林下或栽培。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栽培生物学特性 喜阴,耐寒,对土壤要求不严,适宜在林下工沟边阴湿处,富含腐殖质的壤土栽培。 栽培技术 繁殖方法:用分株繁殖,一年四季均可种植,将母株挖出,剪断相连的匍匐茎,分成数株,并剪去部分须根,按行株距25cm×25cm开穴种植,每穴种1-2株,种后覆土压实,浇定根水。 田间管理 栽后第1年分别在春、夏、秋季各中耕除草1次,以后每年除草2-3次,结合中耕除草,追甩2-3次,肥料以人畜粪水为主,并可适当配施复合肥和尿素。

性状性状鉴别 干燥全草呈黄褐色。根茎细长,节明显,节上有残留的膜质鳞叶,并有少数弯曲卷缩须状根。叶簇生;叶片皱缩,展开后呈线形、卵状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全缘,无柄,先端尖或长尖,基部平阔,长7-30cm,宽5-28mm,叶脉平行,中脉显着。气微,味甘。 显微鉴别 叶片横切面:上表皮细胞1列,类长方形。下表皮细胞类方形 。叶肉组织等面型,薄壁细胞4-5列,排列较为松散,靠近中央一层细胞形状很大,呈长方形 ,长37.5-180μm,宽12.5-25μm,叶肉组织中草酸钙针晶偶见,常成束散在。中脉维管束为外韧型。

化学成分地上部分含奇梯皂甙元-4-O-硫酸酯(kitigenin 4-O-sulfate),26-O-β-D-吡喃葡萄糖基-22-甲氧基-1β,3β,4β,5β,26-五羟基-5β-呋甾烷-4-O硫酸酯(26-O-β-D-glucopyranosyl-22-methoxy-1β,3β,4β,5β,26-pentahydroxy-5β-furostane-4-O-sulfate),五羟螺皂甙元-5-O-β-D-吡喃葡萄糖甙(pentologenin-5-O-β-D-glucopyranoside),铃兰苦甙元-1-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岩藻糖甙-3-O-α-L-吡喃鼠李糖甙[convallamarogenin-1-O-α-L=rhamnopyranosyl-(1→2)-β-D-fucopyranosid0-3-O-α-L-rhamnopyranoside],铃兰苦甙元-1-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木糖甙-3-O-α-L-吡喃鼠李糖甙(convallamrogenin-1-O-α-L-rhamnopyranosyl(1→2)-β-D-xylopyranosido-3-O-α-L-rhamnopyranoside),异万年青皂甙元-1-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岩藻糖甙-3-O-α-L-吡喃鼠李糖基[isorhodeasapogenin-1-O-α-L-rhamnopyranosyl(1→2)-β-D-fucopyranosido-3-O-α-L-rhamnopyranoside]及异万年青皂甙元1-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木糖甙-3-O-α-L-吡喃鼠李糖甙[isorhodeasa-pogenin-1-O-α-L-thamnopyranosyl(1→2)-β-D-xylopyranosido-3-α-L-rhamnopyranoside]。 地下部分含薯蓣皂甙元-3-O-[O-β-D-吡喃葡萄糖基-(1→2)]-O-[β-D-吡喃木糖基-(1→3)]-O-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半乳糖甙

性味甘;凉

功能主治清肺止咳;凉血止血;解毒利咽。主肺热咳嗽;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咽喉肿痛;目赤翳障;痈肿疮疖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鲜品30-60g。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1.《生草药性备要》:叶止热咳,新咳血,理伤症,大肠结热,泻血,小儿脱肛下血,俱煲肉食。

2.《纲目拾遗》:理血,清肺,解火毒,为咽喉症要药。

3.《植物名实图考》:治筋骨痿,用根浸酒,加虎骨胶:治遗精加骨碎补

4.《分类草药性》:敷疮毒。

5.《天宝本草》:清肺止咳化痰。治衄,赤疮,火眼,跌打损伤。

6.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润肺止咳,补肾接骨。治肺结核咳嗽、吐血,哮喘,慢性肾盂肾炎,遗精,跌打,骨折。

摘录《中华本草》



【检索吉祥草 ==>】 古籍全文检索:吉祥草     全站站内检索:吉祥草
阿艾丸
阿艾五苓散
阿菜汤
阿芙蓉酒
阿伽陀药
阿魏搐鼻散
阿魏膏
阿魏膏药
阿魏化痞膏
阿魏化痞散
阿魏积块丸
阿魏雷丸散
阿魏理中丸
阿魏良姜丸
阿魏软坚散
阿魏散
阿魏麝香散
阿魏通经丸
阿魏丸
阿魏万灵膏
阿魏香槟丸
阿魏消瘤汤
阿魏消痞丸
阿魏雄黄丸
阿魏撞气丸
挨积丸
挨积圆
挨癖丸
艾柏饮
艾肠泥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