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黄接骨丹

输入关键字:

黄接骨丹

《中药大辞典》:黄接骨丹

药材名称黄接骨丹

拼音Huánɡ Jiē Gǔ Dān

出处《陕西中草药》

来源为石竹科植物山马菜。秋季采挖。

原形态山马菜,又名:尖叶丝石竹、石栏菜、尖叶霞草。

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根粗壮,黄褐色。茎多分枝,光滑无毛。单叶对生,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2~5厘米,宽1~3毫米,先端钝尖,基部稍狭,全缘;无柄。圆锥状聚伞花序顶生;花小,白色或粉红色;萼钟状,5裂,裂片边缘膜质;花瓣5,长圆形,长于萼;雄蕊10;花柱2(3),子房1室,胚珠多数。蒴果卵圆形,花期夏、秋间。

生境分部生长于山地及平原。分布江苏、陕西及华北各地。

化学成分含尖叶丝石竹甙,系棉根皂甙元与葡萄糖醛酸、半乳糖,阿拉伯糖、木糖、岩藻糖、鼠李糖、葡萄糖所成的多糖甙。

性味《陕西中草药》:"味淡,性凉。"

功能主治《陕西中草药》:"活血散瘀,消肿止痛,化腐生肌。治跌打损伤,骨折,外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3钱。外用:捣敷。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黄接骨丹

药材名称黄接骨丹

拼音Huánɡ Jiē Gǔ Dān

别名过路黄、石栏菜、银柴胡

出处出自《陕西中草药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石竹科植物山马菜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rpsophila acutifolia Fisch.

采收和储藏:春、秋两季均可采挖。抖净泥土,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50cm。根粗壮,圆锥形,黄褐色。茎直立,多分枝,光滑无毛。单叶对生;无柄;叶片线状披针形,长2-5cm,宽1-3cm,先端钝尖,基部稍狭,全缘。圆锥状聚伞花序顶生,直径1-3cm;花小,白色或粉红色,具短柄,长1-3mm;萼钟状,5裂,边缘膜质;花瓣5,长圆形,长于萼;雄蕊10;花柱2(3),子房1室,胚珠多数。蒴果卵圆形。花果期夏、秋季。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地及平原。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北及陕西。

性味淡;性凉

功能主治散瘀消肿;生肌止痛。主跌打损伤;骨折;外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陕西中草药》:活血散瘀,消肿止痛,化腐生肌。治跌打损伤,骨折,外伤。

摘录《中华本草》



【检索黄接骨丹 ==>】 古籍全文检索:黄接骨丹     全站站内检索:黄接骨丹
枯热清心散
枯桑膏
枯药
枯痔疔
枯痔方
枯痔宽肠方
枯痔散
枯痔药
枯痔液
哭风散
哭来笑去散
苦参大丸
苦参地黄丸
苦参甘草汤
苦参膏
苦参煎
苦参酒
苦参橘皮丸
苦参散
苦参十二味丸
苦参石膏汤
苦参水
苦参汤
苦参天麻酒
苦参通淋方
苦参吐毒热汤
苦参外洗方
苦参丸
苦参洗剂
苦参洗汤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