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汉防己丸

输入关键字:

汉防己丸

太平圣惠方》卷六:汉防己丸

药方名称汉防己丸

处方防己30克 商陆30克 麻黄30克(去根、节)茯苓30克 桑根白皮45克(锉)甜葶苈30克(隔纸炒令紫色)蛤蚧1对(头、尾全者,涂酥,炙微黄)杏仁30克(汤浸,去皮、尖,麸炒微黄)

制法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宜肺化痰,利水退肿。治肺脏气壅,面目四肢浮肿,喘促咳嗽,胸膈满闷,烦热。

用法用量每服不计时候,以生姜汤下20~30丸,粥饮下亦得。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六

《医方类聚》卷十引《简要济众方》:汉防己丸

药方名称汉防己丸

别名防己

处方防己1两,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瓤,焙),甜葶苈3分(微炒),猪牙皂荚1两(去黑皮,涂酥炙黄)。

制法上为末,煮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肺气咳嗽喘促,坐卧不得。

用法用量防已丸(《圣济总灵》卷四十八)。

摘录《医方类聚》卷十引《简要济众方》

《圣惠》卷六:汉防己丸

药方名称汉防己丸

处方防己1两,干姜半两(炮裂,锉),甜葶苈3分(隔纸炒令紫色),猪牙皂荚1两(去黑皮,涂酥炙令焦黄,去子)。

制法上为末。以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肺气喘急,坐卧不得。

用法用量每服10丸,煎桑根白皮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六

《圣惠》卷五十三:汉防己丸

药方名称汉防己丸

别名防己

处方防己3分,猪苓3分(去黑皮),栝楼根1两,茯苓1两,桑根白皮1两半(锉),白术半两,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郁李仁1两半(汤浸,去皮,微炒),甜葶苈1两(隔纸炒令紫色)。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消渴。已觉津液耗竭,身体浮气如水病者。

用法用量防已丸(《圣济总录》卷五十九)。

摘录《圣惠》卷五十三

《圣惠》卷四十六:汉防己丸

药方名称汉防己丸

处方防己1两,苦葫芦子半两(微炒),泽泻3分,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甜葶苈1两(隔纸炒令紫色)。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咳嗽不愈,面目浮肿。

用法用量本方原名汉防己散,与剂型不符,据《医方类聚》改。《普济方》引作“防已丸”。

摘录《圣惠》卷四十六

《圣惠》卷六:汉防己丸

药方名称汉防己丸

处方防己1两,商陆1两,麻黄1两(去根节),赤芍药1两,桑根白皮1两半(锉),甜葶苈1两(隔纸炒令紫色),蛤蚧1对(头尾全者,涂酥炙微黄),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肺脏气壅,面目四肢浮肿,喘促咳嗽,胸膈满闷烦热。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生姜汤送下,粥饮下亦得,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六



【检索汉防己丸 ==>】 古籍全文检索:汉防己丸     全站站内检索:汉防己丸
竿蔗
便
便血
便毒
便浊
便热
便秘
便痈
便寒
便肠垢
便毒穴
便脓血
便易经验集
促脉
保光散
保安郎
保和郎
保健功
保健灸
保健操
保婴集
保婴篇
保生要录
保生集要
保幼大全
保产要旨
保冲大夫
保安大夫
保赤汇编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