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白骨走马

输入关键字:

白骨走马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骨走马

药材名称白骨走马

别名茸骨鹧鸪花、绒果海木

来源楝科白骨走马Heynea velutina How et T. Chen,以根、叶、果入药。

生境分部广东、广西。

性味苦,寒。有小毒。

功能主治杀虫止痒,燥湿,止血。

蛔虫症腹痛:根皮3~5钱,或用果2~3钱,水煎服。

下肢溃疡,慢性骨髓炎,疮疖湿疹:根皮或叶,水煎外洗,或研粉调茶油外涂。

外伤出血:鲜嫩叶捣烂外敷,或用叶研粉撒患处。

注意孕妇慎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白骨走马

药材名称白骨走马

拼音Bái Gǔ Zǒu Mǎ

英文名Chinese Trichilia

别名绒果海木

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来源药材基源:为楝科植物茸果鹧鸪花的根、叶、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richilia sinensis Bentv.[Heynea velutina How et T.Chen]

采收和储藏:根,全年均可采挖,洗净,切片,晒干;叶,春夏季采,鲜用或晒干;果实,秋、冬季果实将成熟时采收,晒干。

原形态茸果鹧鸪 灌木,高1-3m。幼枝被黄色柔毛,后变无毛。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复叶长13-30cm;叶柄长5-9cm,叶柄及总轴均被开展的黄色柔毛;小叶通常7枚,小叶柄长2-5mm,顶端小叶柄长达3cm;叶片长椭圆形至披针形,长7-15cm,宽2-5cm,先端长渐尖至近尾状,基部楔形,稍偏斜,全缘,下面被长柔毛,脉上尤多;侧脉8-9对,纤细,近边缘连结。花小,两性,圆锥花序具长梗,略短于叶,被黄色柔毛;花白色;花萼杯状,5齿裂,裂齿卵状三角形;花瓣5,长圆形,长3.5-4mm;雄蕊管略短于花瓣,10深裂,裂片复2裂几至基部,管内面近口部有髯毛;子房被绒毛,柱头圆锥形,2裂。蒴果近球形,直径8-12mm,被黄色绒毛和有极密的横线条。种子近球形,黑紫色或黑色,有光泽。花期4-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低海拔森林或灌木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贵州等地。

性味苦;平;有小毒

归经肝;胃经

功能主治杀虫;燥湿;止痒;止血。主蛔虫腹痛;下肢溃疡;疥疮;湿疹瘙痒;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烂敷;研末撒或调涂。

各家论述《广西药植志》:有杀虫、止痒、燥湿、止血的功能。用于蛔虫症腹痛、下肢溃疡、慢性骨髓炎,疮疥、湿疹、外伤出血等症。

摘录《中华本草》



【检索白骨走马 ==>】 古籍全文检索:白骨走马     全站站内检索:白骨走马
大苦草
大苦溜溜
大块瓦
大狼把草
大狼毒
大冷水麻
大理菊
大理木香
大良姜
大鳞毛蕨
大绿藤
大麻疙瘩
大麻漆
大麻药
大麻叶佩兰
大马哈鱼
大马哈鱼籽
大马蓼
大马蹄蕨
大麦
大麦醋糟
大麦秸
大麦苗
大麦奴
大麦泡
大芒萁
大毛红花
大毛桐子根
大膜盖蕨
大母猪藤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