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自消容

输入关键字:

自消容

《中药大辞典》:自消容

药材名称自消容

拼音Zì Xiāo Rónɡ

别名十字珍珠草(《本草求原》),自消融、通心草、大金不换(《岭南采药录》),通心蓉(《广东中药》)。

出处《生草药性备要》

来源为豆科植物猪屎豆茎叶。夏、秋季采收。

原形态猪屎豆,又名:凸尖野百合

亚灌木状草本,高1~2米。茎、枝被绢毛。单叶,大,质薄,矩圆形,有时为倒披针状矩圆形,长5~12厘米,宽2~2.5厘米,先端有小尖头,基部楔形,上面秃净,下面有绢质短柔毛;托叶小,锥尖,宿存。总状花序疏散,有花20~30朵,长达30厘米;小苞片2,线状披针形;花柄与萼等长;萼长8~12毫米,被绢质柔毛,萼管短,5深裂,裂齿披针形;花冠蝶形,金黄色,长1.8厘米,旗瓣圆形,翼瓣较短,龙骨瓣与翼瓣等长,极内弯,有喙;雄蕊10,单体,花药两型;雌蕊1,花柱长。荚果矩圆形,长4~5厘米,秃净,有柄。花期7~10月。果期8~11月。

本植物的根(自消容根)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生境分部我国南部有栽培。分布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台湾等地。产于广东。

性状干燥的枝直径约4~8毫米,有稍凸起之纵棱。叶多破碎,上面为灰褐色或灰绿色,背面灰色。枝上尚可见到宿存的小托叶,色黄,贴伏于叶柄下两旁。气微,味淡。以叶多,完整,干燥者为佳。

化学成分含野百合碱2~3%。

药理作用①抗肿瘤作用

百合碱(参见"野百合"条)对小鼠肉瘤S-180、S-37及淋巴肉瘤1号腹水型的生长,有显着的抑制作用。大叶猪屎青碱经各种检查,可能即系野百合碱,对小鼠移植性肿瘤细胞具有较明显的破坏作用,对瘤细胞的有丝核分裂或增殖发育有较明显的抑制,主要在于破坏细胞的蛋白合成和代谢,从而促进其退行性变。

②对肝的损害及毒性

百合喊对狗的亚急性毒性,主要表现为肝脏的严重损害,动物不进食,肝功能衰竭;毒性的潜伏期较长,常于停药后方出现。小鼠的急性半数致死量,大叶猪屎青碱腹腔注射时为700±57.3毫克/公斤;亚急性半数致死量为341.7±17.8毫克/公斤。对小鼠及狗的各种检查显示,其主要毒性为对肝脏的损害,此与双稠吡咯啶生物碱的性质是一致的。

功能主治治咳嗽吐血,肿胀,牙痛,小儿头疮。

①《牛草药性备要》:"治肿胀,敷大恶疮。"

②《本草求原》:"消疮毒,专治小儿头疮成堆,煎水洗,或为末用油搽。"

③《岭南采药录》:"治牙痛,取其叶约十片,与咸鸡蛋一枚,同煎浓,加盐少许饮之:外敷消肿胀,"

④《生草药手册》:"治热咳吐血,水肿,小儿皮色黄瘦。"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敷。

临床应用①治疗白血病

从大叶猪屎豆种子中分离出的生物碱-野百合碱,据分析与草药农吉利中分离出的农吉利甲素性质相同(参见"野百合"条)。曾试治白血病26例,获得暂时缓解者(血液中幼稚细胞消失,骨髓象恢复正常或好转,临床症状消失,全身情况明显好转)2例,暂时好转者(血象明显好转,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全身情况好转)4例,血象进步者(血液中幼稚细胞减少,症状减轻不明显,全身情况维持原状)8例。总有效率为56%。治疗方法:一般每日用100~200毫克,一次或分二次静滴或静注,连续2星期左右。如血象不见进步,则停用野百合碱,改用其他药物治疗;如血象有所进步,或虽无明显进步而全身情况尚好者,仍可继续用药。用药时间最长者为30天,总量6.0克。但考虑到野百合碱有一定的毒性,故建议总疗程不超过15天,总量不超过2.5克。据本组病例的观察体会,有效病例在用药后的5~7天,血象开始好转,平均在12天时血象好转最明显;但有效时期较为短促,最短的仅3~5天,最长也不过1个多月。野百合碱对肝脏有毒性损害,但个体差异很大。肝脏受损的主要表现是血清谷丙转氨酶的上升,且往往在用药后1~2个月始表现出来。肝脏损害严重者甚至可以致死,故临床应用必须十分慎重!

②治疗恶性肿瘤

曾用野百合碱治疗21例,其中皮肤癌4例,基底细胞癌3例,宫颈癌4例,恶性淋巴瘤3例,头颈部肿瘤4例,食道癌1例,肺癌1例,纵隔肿瘤1例。结果显效2例,有效1例。显效标准是症状基本缓解或大部分缓解,肿瘤缩小一半以上;有效是症状有所改善,肿瘤缩小一半以下。治疗方法及剂量:㈠外敷粉剂,15~80毫克/天,总量最小765毫克,最大1520毫克;㈡局部瘤内注射,30~100毫克/天,总量最小165毫克,最大2000毫克;㈢肌肉注射,15~50毫克/天,总量600毫克;㈣静脉注射或滴注,100~200毫克/天,总量一般在3000毫克左右;㈤动脉插管推注,多数为200毫克/天,总量一般在3000毫克左右。根据病变的不同,分别采用上述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方法,疗程一般为2~3周。毒性反应:可影响肝、肾及造血功能;一般副作用有恶心、呕吐、食欲下降、无力、头晕、头痛等。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自消容

药材名称自消容

拼音Zì Xiāo Rónɡ

英文名Stem and leaf of Assan Crotalaria

别名十字珍珠草、自消融、通心草、大金不换、通心容、猪铃豆、响铃豆野靛叶、牙益路之

出处出自《生草药性备要》

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大猪屎豆的茎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rotalaria assamica Benth.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去净杂质,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猪屎豆 直立灌木状草本,高1-2m。茎和枝均有丝光质短柔毛。单叶互生,膜质;叶柄长2-3mm;托叶小,钻形,宿存;叶片长圆形或倒披针状长圆形,长5-12cm,宽2-2.5cm,先端钝,有小尖头,基部楔形,上面无毛,下面有绢质短柔毛。总状花序顶生及腋生,花疏生,有花20-30朵,花梗长约1cm;小苞片2,线状披针形;花萼长12-16mm,5深裂,裂片披针形,长约12-15mm;蝶形花冠,金黄色,伸出萼外,长达2cm;雄蕊10,单体,花药异型;雌蕊1,花柱长,弯曲。荚果长圆形,上部宽大,下部较狭,长约5cm,宽1.5-2cm。种子多数。花期7-10月,果期8-11月。

生境分部分布于台湾、湖北、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多栽培于我国南部。

性状茎枝直径4-8mm,有稍凸起之纵棱。叶多破碎,上面灰褐色或灰绿色,背面灰色。枝上尚可见到宿存的小托叶,色黄,贴伏于叶柄下两旁。气微,味淡。以叶多、完整、干燥者为佳。

化学成分茎叶含野百合碱(monocrotaline)。

药理作用抗肿瘤作用:野百合碱(参见野百合条)对小鼠肉瘤S-180、S-37及淋巴肉瘤1号腹水型的生长,有显着的抑制作用。大叶猪屎青碱经各种检查,可能即系野百合碱,对小鼠移植性肿瘤细胞具有较明显的破坏作用,对瘤细胞的有丝核分裂或增殖发育有较明显的抑制,主要在于破坏细胞的蛋白合成和代谢,从而促进其退行性变。

毒性1.野百合碱对狗的亚急性毒性,主要表现为肝脏的严重损害,动物不进食,肝功能衰竭;毒性的潜伏期较长,常于停药后方出现。

2.小鼠的急性半数致死量,大叶猪屎青碱腹腔注射时为700土57.3mg/kg;亚急性半数致死量为341.7±17.8mg/kg。对小鼠及狗的各种检查显示,其主要毒性为对肝脏的损害,此与双稠吡咯啶生物碱的性质是一致的。

性味淡;寒;有毒

归经肺;脾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利水消肿。主小儿头疮,口疮,牙痛,肺热咳嗽咯血,跌打损伤,外伤出血,水肿,肾结石,膀胱炎,风湿骨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调敷;或捣烂敷。

各家论述1.《生草药性备要》:治肿胀,敷大恶疮。

2.《本草求原》:消疮毒,专治小儿头疮成堆,煎水洗,或为末用油搽。

3.《岭南采药录》:治牙痛,取其叶约十片,与咸鸡蛋一枚,同煎浓,加盐少许饮之;外敷消肿胀。

4.《生草药手册》:治热咳吐血,水肿,小儿皮色黄瘦。

摘录《中华本草》



【检索自消容 ==>】 古籍全文检索:自消容     全站站内检索:自消容
大薯蓣丸
大双解散
大水银硫黄紫粉丹
大水银珠丹
大顺散
大顺汤
大顺丸
大顺饮
大思食丸
大四斤丸
大四神丹
大四神煎
大酸枣汤
大蒜膏
大蒜糊剂
大蒜鸡子方
大蒜煎
大蒜浸液
大蒜酒
大蒜平胃散
大蒜汤
大蒜丸
大蒜新汲水方
大蒜粥
大桃花汤
大提毒丹
大提药方
大天南星散
大天南星丸
大天南星圆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