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冯氏锦囊秘录

> 痘疹全集卷二十三(总论痘要夹症门) 论音哑作呛喉病

论音哑作呛喉病

夫咽为胃主纳,喉为肺主出,司呼吸,肺无下窍,故能受清虚之气,而不能受有形之物,咽上有物如悬乳,其名会厌,凡物入口则舌抵上 ,会厌必折其喉,故水谷得入咽耳。若痘生会厌,则水强不利开关,所以食有渣滓,自能入咽,水饮则漏入喉而呛也。更有吐食者,《经》曰∶胃为贲门。若毒火熏灼于胃,则贲门有疮而伤矣。贲门伤则门户隘塞,是以食物不能直奔于胃,缓则 而下,急则咀而吐出矣。水谷既不能通,药石又不能治,故为恶候。然手少阴君火,心主之脉气,手少阳相火,三焦之脉气,并络于咽喉,痘毒之起,君相二火主之,其火上蒸,故咽喉最为先受,是以发热见点之初,不问咽喉痛与不痛,先为发散解利。如稍迟缓,则毒留肿塞,饮食不入,呼吸不能而危矣。故如外痘稠密,而咽喉之内独少不痛者,是毒已尽出,不必过虑。如内多而痛者,须防充贯之时,水呛吐食失声之变。故宜预治,务使外痘,先行蒸长,充托成浆,则热毒分消于外,而内症自轻,咽疮之患可无虑也。然此而至收靥之后,咽音日轻一日,吉;如病益甚,而喉中气响 如水声者,死。咽疮破烂,音哑断食者,死。 夫气出于肺之气喉而为声,肺清则声清,肺热则声哑,盖肺属金,金空则鸣,惟痘疮之发,热毒上行,热能生痰,或因风寒阻塞腠理,是以痰唾粘稠,有碍气道,故乃音哑,兼有其毒冲逆咽喉而成为痘,肺窍窄狭,故亦有音哑,是肺金受火邪之克也。凡痘色红紫呛而音哑者,乃火气炎上,热毒壅塞也。如痘色灰白不起,呛而音哑者,乃血气虚弱,脾胃受伤也。总之,七日前发呛失音者,此毒瓦斯熏蒸,失于调解,以致肺窍不通,闭塞管龠,甚或毒无从泄,乃内疮糜烂舌根成坑,咽门腐坏,呼吸俱废,变为不治之症,其外痘必不光润也。惟六七日后,外痘蒸长光润而有此者,是内痘亦长使之而然,外痘结痂,则内症自愈,不必虑也。故善治者,若见热壅毒盛之症,则用甘桔、牛蒡玄参荆芥之类,以清气道,不致毒之有犯,则自能免此患矣。否则,热毒攻卫,或有发为卒然肿痛,水浆难入,言语不通,死生顷刻者。大凡喉病最宜下利,此外症之最危者也。然有内本无疮,因为热毒熏蒸,或误食辛热之物所致者,急用甘桔、玄参牛蒡之类。如能言而但声不清者,是火乘于肺也,宜用甘桔、花粉、玄参麦冬之类。若感风寒闭塞而声不清者,则宜参苏饮加减服之,治之而即效者吉,不效者凶。盖声虽出于肺,而其源实根于丹田之元气,故诸病声音清者,谓之形病而气不病,未病而音哑者,形不病而气病也。既病而晋哑者,形气俱病也。(张)按∶喉之为患,莫非火之为害。火,无形者也,焚灼迅速,岂容再误于药!故脉实洪数者为实热,宜用清凉之法而正治;脉虚细数者为阴虚,宜用假令之法而从治;少差毫厘,便致一息不运,慎哉!

返回目录 >> 《冯氏锦囊秘录》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