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冯氏锦囊秘录

> 痘疹全集卷二十二(总论痘要) 论气虚血热补泻

论气虚血热补泻

夫痘有血热气虚二症,血热者人固知为凉血也。气虚者,人固知为补气也。殊不知疹之为症,先动阳分而后归于阴经,痘之为症,直由阴经而后传于阳分,是以血热之症初发,虽宜凉血,然即以寒凉之剂一加,则毒冰伏于肾而难出矣。故必先以清凉升提发散,使毒出于阴经,传于阳分,而后凉血清热之剂治之,至如气虚之症即现,虽宜补气,亦必俟其毒将解时,而补真正气以制之,是以初见红点而补气之剂固难骤加,即少变白色亦未可遽用,盖白者毒未解也,若即投之,则得补愈盛而反助干枯燥涸之势矣。故色少微黄,虽大剂参 用之而见神效,若势方色白,而轻易投之,反阻其行浆生发之机,惟有气弱而不能出者,当微补其气,气和则出快矣。即补气之药,又当兼以表托也,盖此气弱,而不能出者,则不过仅是气弱,虽载而难发非毒盛难释,肆其猖獗而不肯出也。故少一助之,则如久旱之苗,得其甘霖而自长,用以扶正则正受扶,用以削邪则邪受削,而邪正自判焉。若在虽成白色,未见黄浆,可见血已载毒,气已拘毒,毒已受血所载,受气所拘,气血与毒同混一处,但气血偏亏,未能释运,毒邪太盛,况以久缠,气血不能顿化其毒,以出毒于气血之外,毒邪未肯疑释于内,以溶化于窠晕之中,故色虽见白未得脓黄,此时毒正为锐,如投补益,所谓里粟以资盗粮,扶正则毒受其奉,削邪则毒避其锋,反足以损真气,是宜渐渐扶持,俟其锐气少挫,邪毒少解,色化微黄,而峻补之。若因水亏金燥,脓浆无自而成者,尤宜先为养血调荣,盖毒之化假乎浆,而浆之成由乎血,血虽旺于斯须也。若不究气虚血虚,而概以参 ,则燥槁者,愈燥槁也。候至血既滋荣,脓浆流动,而参 补托之剂,又直接续,勿间断也。《经》曰∶方其盛时必毁,因其衰也。事必大昌,此张之管见也。惟按脉无力,及痘多而气血不足者,最宜预为温补,方能发白行浆,若至虚极,变生诸症而后补之已无及矣。

返回目录 >> 《冯氏锦囊秘录》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