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冯氏锦囊秘录

> 痘疹全集卷二十二(总论痘要) 汗下

汗下

夫痘疮必待三日,不出或出不快,即微发之,如发后不出,仅宜日服二剂,此后而再不出,方大发之,若见点虽少,倘脉和平,是疮本稀,亦不可乱为发表,发表犹此,况汗下乎?故痘症虽似伤寒,然治惟有温平之法,而无汗下之理。且伤寒表症未解,尚不可下,况痘疮必欲起胀,翕浆而后已哉,何世谓初觉即宜利之,宜泄其毒,误矣。故在初发热足冷,头痛脉数,与伤寒疑似之间,仅宜解肌微表,若有内伤等症,仅宜微与化食宽膈,若痘而误服麻黄之剂,以汗下之,则阳气尽出于肌表,遂必斑烂而脏虚,虚则腹疼自利,或作寒战,甚或里无阳气,乃作阴痫,而死者多矣。抑痘而误用大黄之剂,以下之,则毒乘虚陷伏,或为腹胀。或为喘急,而死者有矣。虽然亦有不得不汗下以劫病者,如未出时,重感风寒,约束皮肤,而腠理闭密,疮出不快者,此必当汗之,令其阴阳和,荣卫通,而疮自易出,毒得解散,苟不汗之,则毒无从外出,存伏于中,未免有闭门留寇之祸也。更如大热不退,转增烦渴,谵妄昏沉,便尿阻塞者,此毒蓄于肠胃之间,而与谷气并结也,宜急下之,使其陈秽涤去,脏俯流通也,苟不下之,则藏污蓄毒煎熬于中,宁无养虎遗患之虞乎?《书》曰∶首尾不可下者,或谓首云上焦,尾云下焦,盖治上宜消,治下宜导,而无下之理。或云,痘未显于表,其脉症有表而无理,若一下之则邪气不得伸越,故禁首不可下也。痘已显于外而无一切里症,内无根蒂,大忧不甚实,苟一下之,则毒邪逆陷,并即靥而精滋耗亡,是以大便干结者,如亦下之,则愈竭荣血。故禁尾不可下也。论虽不同,理则一致,至如顺痘初出,又无表里感伤者,则当任其自然,惟加安养,自见全功,若有风寒闭塞,惟宜解肌自出矣。 奈何才见痘点,亦罔顾其所蕴轻重,肌热未透,毛窍未松,惟恐不出,用药峻发,毒无出路,遇发则一倍变为十倍,十疮合为一疮,各曰斑烂。五内七窍,至于皆有,重者不救,轻者或为喉痛声哑,目疾鼻塞之患也。

返回目录 >> 《冯氏锦囊秘录》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