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冯氏锦囊秘录

> 杂症大小合参卷九 方脉燥门合参

方脉燥门合参

燥干者,肺金之体本燥,金受热化而更燥涩也。盖风能胜湿,热能耗液,《经》曰∶风热火同,阳也;寒湿燥同,阴也。然燥、湿,小异也。燥金虽属秋阴,其性异于寒湿,反同于风热火也,加大硬干涩,乃大肠受热化成燥涩。又如瘫痪中风,皆因火热耗损血液,玄府闭塞,不能浸润,金受火郁不能发声,《经》云∶肺主声,肢痛 戾者,风湿热相致,而遂以偏枯,言语音涩,手足不随也。《经》曰∶诸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夫金为生水之源,生化之源一绝,则不能溉灌周身,荣养百骸,故枯槁而无润泽也。《经》曰∶金水者,生成之终始;又曰∶木位之下,金气承之。盖物之化从于生,物之成从于杀,生之重,杀之轻,则气殚散而不收,杀之重生之轻,则气敛涩而不通,敛涩则伤其分布之政,不惟生气不得升,而收气亦不得降,所以为燥涩也。更有肺胃肾三经,蕴蓄燥湿之气,而为三消之症者有焉。喻嘉言曰∶胃中津液干枯,虚火上炎之症,用寒凉药而火反升,徒知与火相争,用知母、贝母屡施不应,不知胃者,肺之母气也。《金匮》麦门冬汤,用麦冬人参粳米甘草大枣,大补中气,大生津液,则火退而津生,何燥之有? 火之累人已甚矣。况至于燥,又深于火之一层,盖由火而至燥也。夫金体本燥,所以义能生水者,赖坤阴上输,得以水精四布,虽燥体而不至于燥也。迨至脾荣不足,肾阴又亏,火烁金伤,真脏乃见,生意既穷,化源复竭,金无生水之功,木失涵金之象,子母不能相生,阴道机关绝灭,由是心主血而血无以生,脾统血而血无以统,肝藏血而血无以藏,且内地火愈炎,脏腑燥槁甚,理宜重浊味药,峻补真阴,轻扬辛散,清理郁火,倘系丹田浮越之孤阳,理宜引归而藏纳者,当于补阴汤中,佐以收敛,弗事清理可也。但燥热之症,虽似有余,实为不足,一至补阴之功得力,则症渐见虚寒,万勿轻用寒凉,脾胃亦伤,化源之机更绝,所谓土死不救矣。故治火症,尚有当用寒凉,至于燥症,惟宜投以润剂。治风燥莫如养血,清热燥莫如壮水,奈古哲未之悉何也?(张)陈一得之管见,高明以为然否?至于更有冷燥一症,虽见便秘燥结,实由阴寒过极,如阳和之水,遇隆冬而成层冰燥裂也。古方有半硫丸之设,意深远矣。

返回目录 >> 《冯氏锦囊秘录》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