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冯氏锦囊秘录

> 杂症大小合参卷五 论五痫(儿科)

论五痫(儿科)

五痫,皆先天元气不足而成,须以河车丸、八味丸、十全汤,久服方愈。设泛行克伐,清热化痰,复伤元气,则必不时举发,久而变危,多至不救。故其所发,必在劳役恼怒之后,火升猝然仆倒,心虽为君王虚灵,至此有邪停滞,而灵气不能为之用矣。可见火起本于肾邪,滞在于心邪者,即火升水泛,非外入也。治者可不以固肾为本,而调心为佐乎?痫者,恶病也。总因血气不敛,神志未全,有风邪所伤;有惊怪所触;有浣衣夜露,纯雌落羽所污;有乳哺失节,停滞结癖于经络而气不通。书曰∶蓄气而作搐,结气而成痫。其症有五∶一曰惊痫(俗名羊痫)惊痫者,心症也。其状神魂恍惚,叫号大震,面赤目瞪,吐舌露齿,心下烦躁,其脉洪紧。二曰风痫(俗名犬痫),风痫者,肝症也。直目上窜,手足拳挛,或作抽掣,屈指如计数,痰热壅上,唇面皆青,其脉洪弦。三曰食痫(俗名年痫),食痫者,脾症也。胸膈胀闷,面色痿黄,眼睛直视,四肢不收,其脉浮缓。四曰颠痫(俗名鸡痫),颠痫者,肺症也。面如枯骨,口吐涎沫,目白反视,心神昏乱、躁狂摇动,其脉微涩。五曰尸痫(俗名猪痫),尸痫者,肾症也。 面黑而晦,振目视人口吐清沫,不动如尸,其脉则沉。故小儿如有痰热,胸膈烦闷,不欲乳哺,昏睡不安,常作惊悸,此即发痫之渐,须为预治,此皆论颠痫之痫症也。又书曰∶吐虚成慢惊,泻虚成慢脾,吐泻虚而成阴痫。壮热惊搐者,是为阳痫,慢惊眼必开,慢脾眼必闭,阴痫眼必半开半合,阳痫眼必半鲜半青而窜。又曰∶仰卧属阳,覆卧属阴,其病始发。身体即热,抽掣啼叫,面色光泽,脉浮在表者,为阳痫,病在六腑易治。如始不发热,口不啼叫,面色黯晦,手足青冷,而不抽掣,脉沉在里者,为阴痫,病在五脏难疗。此又论夫惊痫之痫症也。如面色变易不常,见人羞怕,此是挟邪怪耳。 然诸痫不能言者,是风伤于气,致掩其音,或血滞于心,气不通达,治者,当分阴阳寒热,别脏腑虚实而治之。如惊痫者,阳症也。此因邪气在心,血滞于窍,积惊成痫,治宜先为通行心经,调平心血,顺气化痰。风痫者,阳症也。此或汗出脱衣,风乘虚入,故抽掣等候,治宜先为散风。食痫者,亦阳症也。是因恣餐无度,或乳哺失调,停滞宿秽,结成乳癖于经络,脾胃损伤,不能消化五谷,必大便酸臭,先寒后热是也。治先为之消食养脾,次各以定痫等剂主之。如图治不早,必传五脏而为诸痫。若肺痫,肾痫,又属阴症,尤非易治,更不可投以寒剂。如眉间青黑者,吐痢不止者,胸陷声绝者,心下胀起者,并皆不治。其痫初发,须观其耳后高骨,必现青纹,纷纷如线,急与抓破出血,令儿啼叫数声,使得气通为妙。然四肢柔软,发而时醒者,谓之痫。如四肢强硬,终日不醒,此又曰痉 ,而非痫也。

返回目录 >> 《冯氏锦囊秘录》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