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冯氏锦囊秘录

> 杂症大小合参卷一 辨伤寒感寒中寒外感内伤

辨伤寒感寒中寒外感内伤

伤寒、感寒、中寒、及外感内伤,虚实迥别,治法悬绝,书未洞悉其详,后学何从辨别,误投误杀,臭可底止。盖伤寒者,冬月受寒,即病之名也。夫冬时杀厉之寒过甚,偶失调护,得以犯之,但阳气闭藏敛纳,中气不甚空虚,外邪何能重人?所以,身发壮热,由表入里,次第传经。善治之者,散其外邪,调其营卫,而病自己,岂其必俟传足六经,以竟其局耶!感寒者,外寒虽甚轻,然当时令阳气升浮在表,且我正气甚虚,足以感之,身或微热,或不热,六脉无力,神气困倦,当温以调之,而病自愈也,至于中寻者,由人中气元阳亏极,又遇强暴之寒邪,直中于中,手足厥冷,息微体倦,六脉沉细语言无力,身不发热,即微热而口不满,此时不急峻用温补以保之,则几希之元阳失散,残灭乃易易耳。书云∶宜急温之,迟则不救。故术附、参附、理中、四逆,皆为此等设也。至于外感内伤,尤须剖明脉诀,以左关人迎脉大为外感。然外感之中,尤有内伤之辨,外感恶寒,虽近烈火不除;内伤恶寒,得就温暖即解。外感鼻气不利;内伤口不知味。外感邪气有余,故发言壮厉;内伤元气不足,故出言懒怯。外感头痛,常痛不休;内伤头痛,时作时止。外感手背热;内伤手心热。脉诀以右关气口脉大为内伤,此谓内伤饮食,有余症也,宜消之。至于书论治法,云外感少内伤多,只须温补不可发散,此言元气内伤,非饮食之谓也。证属天渊,治者从何作主,故宜分饮食伤为有余,劳倦伤为不足,此即《内经》饮食劳倦,损伤脾胃之义。然内伤劳倦,中气即虚,外感虚人,略缓时日,未有表病而不累及里者,未有受病而不伤人正气者。初病当分内外,久则统致一虚,故诸病身发壮热者、脉洪数有力者、掀衣气粗者、语言不倦者、发渴喜冷者,皆为有余。若不发热及微热者,脉沉细弦缓无力者,里衣密处者,语言无力者,微渴喜热者,及不渴者,皆为不足。有余为阳症客病,不足为阴症主病耳。

返回目录 >> 《冯氏锦囊秘录》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