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丹台玉案

> 卷之六 疮疡科

疮疡科

诸痛痒疮疡.皆属心火.则疮疡之疾.非外得也.而昔人列之为外科者.以形症在外.非若之乎.疮疡之中.痈疽为甚.而大疔之毒.尤甚于痈疽.故治大疔者.十活其一二.治疽者.十活其五六.治痈者.十活其八九.惟毒有浅深.故治有难易耳.然何以辨其痈疽大疔哉.亦视其肿之高下.地之广狭.脉之浮沉而已.盖痈者.壅之义也.气血为毒所壅瘀而不行.故发而为痈.其初发之时.必洒淅恶寒.而身微热.多生于背与顶.在背之上部.或左或右.为上搭手.在背之下部.或为正发.生于脑后者.为对口.比之上下搭手.尤为毒也.凡痈皆掀然热而肿高.其势易大.其根不甚深.从乎阳也.疽者沮之义也.气血为毒所阻滞而不行.故发而为疽.其初发之时.亦洒淅恶寒.先觉麻痒如 之状.按之内实.手推不能动.多发于背腰肩隅之间.及小腹胸傍.其发股足之间者.名附骨疽.凡疽皆肿不甚高.势不易大.而其根反深.惟发于背心及股者.为至重.乃五脏所发.从乎阴也.疔者.丁之似也犹钉之在木.拔之不能出.摇之不能动.其根至深.其毒至甚.其头至硬.其初发之时.反不知痛痒.但不觉麻木.外虽如麻.里则如瓜.及其势甚.则痛苦异常.应心入胆.而不可忍乃五脏六腑所发之火. 炼已久.并合于一处.而生疔者.多见于面部骨节之间.而究其毒之所从来.多由于饮食服饵之中.经曰.膏粱之变.足生大疔.凡肥甘浓味.炙爆煎熬之物.最能助火.嗜味之人.恣供口腹.醉之以酒.劳之以色.脾土于是乎燥烈.肾水于是乎枯竭.积之既久.留于五脏.布于六腑.火郁而不散.乘其气血所虚之处.而发之根抵于内.而烦炽于外.其毒甚于鸠鸟.试割其肉.以饲鸡犬.立见其毙.此大疔之所以多死也.若夫似疔而非疔者.则俱以肿毒治之.而无大害.然三者之脉.何以辨之.盖浮而数者毒瓦斯在表.故知其为痈.沉而数者.毒瓦斯在里.故知其为疽.若沉而又滑.数而弦急者.必疔也.此皆有形之可见者.虽其治有难易.犹可因其症而施之.至于肠痈.腹痈.肺痈之类.皆为内痈.其状与 瘕痞癖无异.苟或以为内科之症.而进以削坚破结之剂.所治非其所忍.几何而不殒人之命也.大法疮疡之在外者.初发无如一灸.艾烟一透.其毒立效.若延至六七日.则不可灸矣.毒之浅者点之.毒之深者决之.毒之尤深而针刀所不及者.则烙之.未成毒脓.则用化毒.既成脓.则用托里.此外在人之临症机变矣.

返回目录 >> 《丹台玉案》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