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中医养生学

> 第三章 中医养生学的基本理论 第七节 协调平衡

第七节 协调平衡

所谓“协调”,是指调节人体自身的生理功能状态,及其与外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所谓“平衡”有两层意思:一是指机体自身各部分间的正常生理功能的动态平衡;二是指机体功能与自然界物质交换过程中的相对平衡。协调平衡是中医养生学的重要理论之一。 一、协调平衡与生命活动 中医养生学从阳阳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的观点出发,认为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等,必须保持相对稳定和协调,才能维持“阴平阳秘”的正常生理状态,从而保证机体的生存。正如恩格斯所说:“物体相对静止的可能性,暂时平衡的可能性,是物质分化的根本条件,因而也是生命的根本条件”。为了求得这种“暂时平衡状态”的“生命的根本条件”,保持人体阴阳的协调平衡就成为一条重要的养生法则。无论精神、饮食、起居的调摄,还是自我保健或药物的使用,都离不开阴阳协调平衡,以平为期的宗旨。 人体生命运动的过程也就是新陈代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体内的多种多样的新陈代谢,都是通过阴阳协调完成的。体内的各种矛盾,诸如吸收与排泄、同化与异化、酶的生成与灭活、酸碱的产生和排泄等等,都在对立统一的运动中保持相对协调平衡,而且贯穿生命运动过程的始终,从而使体温、血糖、血脂、血中pH值等内环境因素都相对稳定在一定的生理范围内,保持人体本身阴阳动态平衡。与此同时,人体通过阴阳消长运动和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换,摄取周围环境的物质,水、空气、食物等供应机体需要;又把机体所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维持人与自然界的协调平衡。所以,人体就是一个阴阳运动协调平衡的统一整体,人生历程就是一个阴阳运动平衡的过程。 阳阳平衡是人体健康的必要条件。养生保健的根本任务,就是运用阴阳平衡规律,协调机体功能,达到内外协调平衡。人体复杂的生命活动是以五脏为主体,脏腑功能的综合反映。因此,首先要协调脏腑的生理功能,使其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在协调机体功能时,要特别注意情志平衡,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情志过激,都可影响脏腑,造成脏腑功能失衡而孽生百病,而疾病又可反馈人的情志,造成恶性循环。因此,必须随时调整机体生理与外界环境的关系,才能维护其协调平衡的状态。 人体生命活动是有规律的,符合规律的运动就有利于生命的存在,违背了规律,则有害于生命。正常的运动在于机体“内在运动”与“外在运动”的和谐,运动的恰当及其相互间的协调一致。“内在运动”,是指脏腑、气血精气的生理运动;“外在运动”,是指脑力、体力活动和体育运动的总和。前者是维护生命的“供给性”运动,后者是保持生命活力的“耗性”运动。如果这种“供销”关系不协调,就会产生“生命危机”,过度疲劳、疾病、甚至死亡。大量的生活实践已证明,不适当的运动会破坏人体内外环境的平衡,加速人体某些器官的损害和一些生理功能失调,进而引起疾病,最终缩短人的生命过程。可见,任何运动都有各自的限度。这个限度即是《内经》所说的:“以平为期”。 二、协调平衡与保健功法 掌握生命活动的规律,围绕燮理阴阳进行养生保健,使其达到阴阳平衡,乃是中医养生理论的关键所在。正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所云:“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以平为期”,就是以保持阴阳的动态平衡为准则。中国的传统健身术和功法,都体现了这一思想,传统功法概括为:虚实、刚柔、吸斥、动静、开合、起落、放收、进退,称为八法。它完全符合阴阳变化之理,及“对立统一”、“协调平衡”的自然规律。太极拳运动更是把人体看成一个太极阴阳整体,主张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刚柔相济、动静相兼,每个姿势和每个动作都体现相反相成、阴阳平衡的特点。可见,协调平衡是生命整体运动之核心。根据这一理论原则,很多学者进行了平衡保健研究,提出了新的养生保健方法,例如: (一)元素平衡保健法 我国古代的五行学说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而生成的,而且在五行之间存在着相生和相克的“生克制化”的联系,从而维持着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和人体生理的协调平衡。 现代研究认为,元素的形成、地球的形成和人类进化都是物质演化到某个阶段达到动态平衡的结果。根据物质演化规律认为,人类要健康长寿,就必须遵循物质交换的平衡协调的规律。现代医学研究证明:人的生命活动过程中,由于新陈代谢的不协调,可使体内某些元素积累过多,或某些元素不足,出现元素平衡失调,导致疾病和早衰。当前很多非感染性疾病,大多与元素平衡失调有关。例如,危害人类健康最大的心血管病和癌症的产生与体内物质交换平衡失调密切相关。有些地方病,如甲状腺肿由于缺碘所致,克山病因缺硒所造成。医疗实践证明,科学地进行饮食保健,可有效地防治很多非感染性疾病。强化某些微量元素亦可预防或改善很多地方病的情况。平衡保健理论研究认为,在人生不同年龄阶段,要根根不同的生理特点,及时研究体内元素的平衡保健,开发、制作出相应的保健饮食,纠正体内元素的失调,维持体内各种元素的协调平衡,将会有益于人类的健康。 (二)交替运动平衡法 系统论和控制论研究认为,生命经常处于对称、协调、动态、稳定、平衡状态。人体的对称失调、失衡、失稳是导致人体生理功能低下和早衰、疾病的重要原因。因此,健康活力获得的关键,在于调节和调动自身生产的积极因素,克服对称失调,达到协调平衡,就能增进健康和长寿。根据相对医学的研究,有的学者提出交替运动锻炼保健法。此法是一种使人体各系统生理功能内部或生理功能之间交替进行锻炼以克服偏用偏废,达到自身协调平衡的健身运动方式。例如,“体脑交替”,它既可使体力增进不衰,又可使脑力健旺;“动静交替”,它可有效地调节人的全身脏器活动恢复正常平衡;“上下交替”,可以增强机体的机敏性、灵活性、反应性,减少脑皿管疾病的发生;“左右交替”,可以调节失衡的机体的生理功能,“前后交替”,可以预防和治疗某些腰腿病,避免老年人下肢活动不灵,行走不稳。上述这些仅是举例,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交替运动的内容。每个人可根据“寓交替运动于日常生活”中和自己的实际情况,随时随地运用实施。对于增进身体协调平衡能力和发挥人体生理潜力,将会大有稗益。

返回目录 >> 《中医养生学》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